上半年浙江省农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是粮食生产稳中有升。春粮有望实现“三增”。据业务统计,全省春粮播种面积296.2万亩,亩产264公斤,总产78.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3.0%、0.8%和3.6%。油菜产量增加。油菜面积219.7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预计亩产135.5公斤,总产29.8万吨,均增2.4%。早稻长势良好。据业务统计,早稻播种面积168.9万亩,减2.4%。目前处于灌浆成熟期,生育进程较去年提早4天左右。单季晚稻继续保持稳定。单季晚稻播种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播种育秧以来温高光足,目前长势较好。
二是特色精品农产品产销两旺。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现场交易量99.4吨,交易额1亿元,分别是首届的3.9和2.1倍;签约订单4253笔,意向交易量3406.5吨,为首届的3倍,意向交易额42.9亿元。各地共举办农业展会(节庆)51个,现场销售额6.6亿元,增5.3%,合同订货和意向订货额59.8亿元,同比略增。农产品电商业态发展形式多样化,线上销售与线下体验融合更趋紧密。1-5月,农副产品进出口累计总值87.1亿美元,增14.1%。春茶量值小幅提高。据业务统计,全省春茶产量8.4万吨、产值1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2.2%和4.2%。其中名优茶产量5.1万吨、产值144亿元,同比分别增3.3%、4.5%。蔬菜价格上涨产值增加。全省蔬菜面积560万亩,产量102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全省25种主要蔬菜产地平均价格比上年涨9.8%,产值190亿元,增5%。新果园持续发展。去冬今春全省新发展果园12.8万亩,增2.4%,柑桔面积继续增长,产业集群优势和设施化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今年杨梅面积136万亩,预计产量60万吨,较上年略减。枇杷面积20万亩,产量10万吨,比上年增20%以上,再创历史新高。春蚕茧量减价稳。春蚕饲养量24.9万张,生产蚕茧1.3万吨,减5.7%和11.9%。蚕茧平均收购价格每50公斤2109元,与上年持平。
三是畜牧业绿色发展纵深推进。二季度末,全省生猪存栏539.1万头,其中能繁母猪50.4万头,生猪出栏511.3万头,同比分别减2.7%、3.9%和3.9%。1月1日-6月27日,全省猪粮比平均为6.11:1,同比降26.9%。截至6月底,全省保留规模养殖场5598个,改造养殖场封闭式集粪棚946个,新建省级美丽牧场82个、农牧对接绿色循环体建成139个。1-6月,全省共无害化处理死亡动物294.12万头只,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和家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巩固提升。
四是农业安全生产监管持续加码。农产品质量稳定向好。全面部署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要求,新建成16个,总计80个县完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建设,纳入追溯平台主体信息库管理的规模以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4.54万家,开展追溯建设主体1.55万家。上半年省级抽检各类农产品3800余批次,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抽检农业投入品1196批次,合格率91.7%。新增绿色食品95个,绿色农产品基地面积5.57万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55个、产地面积13.83万亩;新增农产品地理标志7个。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态势平稳。上半年省外调入生猪595万头,家禽1482万羽。去年入冬以来我省动物疫情总体平稳,防控成效显著。主要粮油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梨树病害等重大植物疫病在部分县(市、区)局部发生。农机事故发生数同比下降。1-6月份,全省发生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61起,死亡20人,受伤54人,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2.2%、23.1%、38.6%。发生道路外农机事故1起,死亡1人,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农机事故。
五是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有力开展,安排本年度财政“消薄”资金35.6亿,集体经济发展建设用地指标4696亩。召开全省“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暨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现场会,全面启动“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加速推进,22701个有确权登记颁证任务的行政村已全面开展确权工作,其中22200个行政村完成实测承包地块的审核公示,占97.79%。预计到6月底,全省土地承包合同签订率可达90%以上,三分之一县完成数据入库。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继续深化,7个第二批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有序推进,指导3个市、13个县启动第三批全国试点,全省近一半涉农县(市、区)覆盖到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