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02482306/2019-00124 有效性:
发布机构:省农业农村厅 生成日期:2019-07-04
文件编号: 统一编号: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台101号建议的答复

2020-01-19 11:29:35

信息来源:省农业农村厅

浏览次数:    字体:[ ]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丁理法、郭文标、王文军、陈世龙、柳正晞、张一彦、唐值敏代表:

你们在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台101号)收悉。经会商省自然资源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电力公司,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顺应城乡融合、三次产业融合新趋势,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生产经营主体,推动构建城乡衔接、三产融合的新型乡村产业体系。对照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我省产业发展还有较大差距,针对你建议中提到的目前产业融合尚处初级阶段、受惠农民范围不大、融合面不广、融合产业稳定性不高等问题以及相关建议,我们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研究针对性措施,推进乡村三次产业更快速高质量融合。

一、关于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用地制度

我省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关于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优惠政策,省政府办公厅相继出台《关于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意见》、《关于做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推进生态“坡地村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各地按照这些政策,合理配置农村土地资源要素,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盘活利用施。   

(一)加大农村三产融合用地保障力度。统筹新增计划、增减挂钩指标、存量集体建设用地,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资源。到今年4月底,全省实际实施坡地村镇项目146个,下达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9571亩,累计节约建设用地指标20655亩。

(二)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用好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等政策红利。至2018年底,整治和生态修复土地408万亩,新增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2.3万亩、耕地2.5万亩、建设用地1.2万亩。

(三)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创新宅基地“三权分置”,在农户退出、集体收回基础上,加大宅基地和农房盘活使用力度,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存量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民闲置宅基地自办或以出租、联营等方式发展乡村旅游等。

今后,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编制,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小镇。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完善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同时,开展专题调研,推动出台适合我省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设施用地政策。

二、关于培养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多年来,我省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过程中,重视协调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农民群众协作关系,推动建立紧密利益联结。201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完善培育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推进多元主体竞相发展、促进了各类主体合作发展,健全利益共享等机制。

(一)持续创建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支持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建设创新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与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共同发展。全省建成单条产值10亿元以上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68条。

(二)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18年,我厅联合省财政厅等7部门转发农业部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指导意见,指导推进各地探索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今年,安排中央财政资金267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推动形成分工明确、高效合理、利益紧密联结的分工体系和利益分配体系。

(三)试点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2015年起在桐庐县开展试点,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折股、开发新机制,全县有22家土地股份合作社提交工商登记申请资料,累计入股土地6180亩。各地积极探索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导合作社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组织,解决小规模农户无法解决难题。支持开展主导产业生产托管服务,鼓励创新托管服务方式和模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2018年,在瑞安市、湖州市吴兴区、嘉善县、嵊州市、龙游县、台州市路桥区等6县(市、区)实施中央财政资金社会化服务项目,分解落实社会化服务49万亩。

下一步,将按照中办、国办《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把推进各类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放到更高位置,大力培育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安排项目支持联合体建设,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支持农户利用闲置农房、农机具、仓储物流设施设备,发展加工、流通、乡村旅游、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三、关于健全人才支持政策

我省较早关注“谁来种地”问题,2010年以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健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土地流转等政策体系,着力强化现代农业人才支撑。

(一)支持农业农村创业创新。2010年起,给予从事现代农业大学毕业生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政策红利;2011年始,对符合条件从事现代农业大学毕业生每年给予5000元或1万元补助,2018年始又统一调整为1万元,连续补助3年,省财政累计补助约3000名(次)从事现代农业大学毕业生。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平台、培育典型、加大宣传等多种手段,培育农创客2212人。省财政厅2017年起开展“3030”新农人行动计划,培育一批30岁左右,有志向、懂技术、会经营、敢闯敢干农业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已确定“3030”新农人15名,安排专项资金1.59亿元。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为平台,加快建成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基地。截至2018年底,全省建立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448个,吸引3112家主体入驻,2018年新建国家级星创天地24家、省级星创天地34家。

(二)加强农业职业教育。深化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等人才培养计划,在全国率先成立浙江省农艺师学院,设立省级实训基地29个、农民田间学校343个,3个实训基地被认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2018年全省中职学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66.9万人次。加大对涉农类职业院校和专业政策倾斜,全省74所中职学校开设涉农类专业点77个,在校生数达1.2万人;15所高职院校开设涉农类专业点56个,在校生数达3757人。同时,强化农业科技研发推广,落实《浙江省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科技行动计划(2018—2022年)》。

(三)探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探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2017年,我厅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探索深化农业职称制度改革,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农业系列职称评审范围,淡化论文数量,注重实践成果,2017-2018年,通过高级职称评审新型职业农民104名,培育了一批既有高级职称、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职业农民。

下一步,将落实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就业政策,继续实施“3030”新农人行动计划,探索建立农创客发展基金,健全“新农人”培训制度,深化职业农民高级职称评定工作,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针对性开展生产经营、专业技能、专业服务、创业创新等培训。组织实施农业领域重点研发专项,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转化。

四、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我省顺应生态文明兴起和农民改善生活新需求,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一)完善农村交通物流体系。实施“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0500公里,创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9000公里,创成全国示范县6个。新建农村物流点4439个,实现行政村直接通邮、快递乡镇网点两个全覆盖。

(二)强化农村用水用电保障。启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计划,加快建设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的农村饮用水体系,2018年底完成147万人达标提标建设。实施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2018年完成干堤海塘加固137.3公里,新增强排能力594立方米每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由设施建设基本全覆盖加快向标准化运行维护转变,2.1万个村处理终端设施常态运行。执行国家电价政策,加快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推进城乡电网一体化发展。

(三)夯实乡村数字建设基石。4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窄带物联网覆盖所有乡镇和较大规模行政村。银行卡助农服务点2.1万个,丰收驿站行政村覆盖率39.4%,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

(四)推进农村二三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支持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强镇园区建设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优化农产品物流配套布局、提升设施技术水平。提升休闲农业发展内涵,2019年始每年由财政奖补1.12亿元,用于创建50个省级休闲乡村和60个省级农家乐集聚村,建设休闲农业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休闲体验设施及营销推广。

下一步,将以市县域为整体,统筹布局和提升建设道路、供水、供电、信息、物流、防洪和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明确乡村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定位,构建事权清晰、权责一致、多级联动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机制,健全分级分类投入机制。实施数字乡村行动,加快建设数字田园、数字农业、数字服务、数字治理,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升级版,提升乡村生产生活数字化水平。

感谢你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产业信息处林家琦;联系电话:0571-86757776。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2019年6月24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