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2306/2021-00110 | 有效性: | |
发布机构: | 省农业农村厅 | 生成日期: | 2021-01-08 |
文件编号: | 浙农提〔2020〕137号 | 统一编号: |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538号提案的答复
王英、秦旺仁增、金利泰、丁云准、李砚硕、沈少春、雷群芳、胡永举委员:
你们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服务茶叶生产贸易全周期,打造健康浙江品牌》的提案(第538号)收悉。经会商省市场监管局,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茶叶产业与茶叶标准化发展情况
茶叶是我省农业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山区半山区农民的重要致富产业。近年来,我们全力推进茶叶产品结构优化、茶树无性系良种推广、生态茶园建设、加工条件改造升级、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的茶产业发展之路。2019年,全省茶园面积306.0万亩、茶叶产量19.0万吨、农业产值225.5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均创历史新高;采摘茶园亩均产值达8000元左右,茶叶出口量、出口额分别达到15.9万吨和4.8亿美元,均居全国首位。
标准化建设是我省茶叶产业提升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茶叶产业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为促进茶叶国际贸易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茶叶标准体系日趋完善。茶叶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247项,涵盖了产地环境、种苗、种植、加工、产品、检测、包装标签等全产业链。为适应我省茶叶生产特别是绿茶生产的需要,近年来我省先后发布了《绿茶加工技术规程》《茶树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规范》《茶叶机械化采摘配套生产技术规程》《茶树越冬期冻害等级划分指南》等31项省级地方标准,积极探索茶叶统防统治类标准,涵盖了茶树栽培、机械化生产、茶叶加工、气象服务、病虫害测报等领域。
二是茶叶检测方法已基本系统化。涉及茶叶相关检测方法有国家标准48项、行业标准41项(包括茶叶感官审评、抽样方法、理化、农残、微生物等),茶叶检测标准基本已形成体系。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三家单位均落户浙江,每年积极开展茶企检测能力的培训,仅茶叶感官和理化指标的检测和方法培训人数每年就不下于2000人次。
三是积极开展国内外标准研究。我省拥有众多茶叶领域的科研院所,聚集了一批茶叶的资深专家,为应对茶叶技术性贸易措施,对茶叶国内外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积极主导和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如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组织专家开展欧盟、摩洛哥、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茶叶标准化比对研究工作,曾成功评议欧盟“取消硫丹授权”和摩洛哥“从中国进口的茶叶中适用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列表”的通报,得到了欧盟和摩洛哥的官方回复,为我省绿茶出口企业争取了应对的宝贵时间,同时也为出口茶企争取了权益。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省茶叶标准化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标准覆盖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拓展,以更好服务茶叶全产业链发展;标准的宣贯培训需要进一步强化,以提升标准实施绩效;国内外标准特别是国外标准需要及时研究和精准对接,以助推“一带一路”建设。根据提案提出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标准引领。加强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完善我省茶叶标准体系顶层设计,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引领和助推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发挥技术优势,完善标准体系。充分利用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我省的优势,发挥省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省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茶叶产业标准体系。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检测方法标准,鼓励制定茶叶检测方法和培训方面的团体标准,深化茶叶国内外标准的研究。
三是强化培训服务,提升标准化绩效。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组织从业人员开展茶叶生产标准的宣贯,切实提升茶叶产业标准化水平。组织相关检测机构深入企业,开展产品检测等系列服务,帮助企业提升包括产品包装标签标识在内的标准化水平。同时,对于申报省产业团队技术项目的茶叶标准化技术示范推广内容,在立项时予以倾斜。
感谢你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陆德彪,电话:0571-86757916。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