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2306/2021-00113 | 有效性: | |
发布机构: | 省农业农村厅 | 生成日期: | 2021-01-08 |
文件编号: | 浙农提〔2020〕194号 | 统一编号: |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612号提案的答复
迮育彬、徐光辉委员:
你们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平台 打造乡村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提案(第612号)收悉。经会商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地方金融监管局,现答复如下:
2017年,我省启动创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升级版,以此为核心做强现代农业发展平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园区创建工作,将其纳入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每年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强调部署,每年以省政府名义召开现场会抓好推进落实。目前,全省已在57个县(市、区)布局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59个。在推进园区创建过程中,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园区创建顶层设计。一是印发一项导则。编制印发《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导则(试行)》,明确了五个创建条件、八条建设标准、四项负面清单,并设计了园区创建系列量化指标。二是编制一项规划。突出主导产业优势集聚、区域布局优化,编制《浙江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明确把每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重点落实到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三是制订两项办法。切实发挥考核验收“指挥棒”和创建导则“标尺”作用,制定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验收办法,为评估衡量园区建设水平提供遵循。着眼强化园区建前、建中、建后及财政资金投入管理,制订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管理办法。
二、注重园区“五化”发展。一是特色化。园区创建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坚持走区域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形成了安吉白茶、余姚榨菜、庆元香菇等一批全国知名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二是绿色化。在园区内率先并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创建等工作,构建起园内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绿色生态循环体系。三是融合化。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建成产值10亿元以上的农业全产业链43条。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引入农创客近1700名,辐射带动农民超过116万人。加强现代农业与科技创新融合,吸引入驻各类科研院所130余家。四是品牌化。加强品牌创设和营销推广,累计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产品近100个,获得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数量170余个。五是数字化。探索农业全过程数字化管理,落实数字农业工厂试点示范项目20个。加快农业电商综合平台,累计入驻电商企业超过2000家。
三、注重园区创建要素保障。一是财政支持上。将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纳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省级财政大专项的支持重点,累计下达省级以上扶持资金10亿元以上。二是用地支持上。会同省自然资源厅研究起草《关于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促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了设施农业用地分类及相关支持措施,进一步简化了取得方式,即将印发实施。三是金融支持上。积极创设金融产品,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强化政策性融资担保和小贷公司支农功能,累计吸引21.3亿元金融资本投入园区,助力园区创建。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产业集聚、三产融合、园村一体,加强园区与相关平台间的整合共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加强平台整合创设。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系统整合农业特色强镇、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等各类创建载体,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创新活力足、具有标志性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着力推动要素向集群集聚、产业向集群融合。
二是加强平台要素供给。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中计划预留5%-10%的建设用地空间指标用于保障乡村产业发展项目,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中安排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重点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平台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探索农业设施资产化的抵押担保形式,开发新的金融信贷品种,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等各类资金投入现代农业平台建设。
三是加强平台衔接共建。推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与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创建衔接,着力推动信息共享、协同互促、平台互认。加强财政资金项目衔接,将乡村产业振兴示范、田园综合体、农家乐集聚村等项目逐步纳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范畴,统筹资金促进共建共享。
感谢你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厅规划处程灵豪;电话:0571-86757398。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