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告 第10号

2021-03-31 10:16:51

信息来源:省农业农村厅

浏览次数:    字体:[ ]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根据《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办法》等有关规定,浙江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第16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夏尊”等15个品种,现予公告。

认定品种由育种者自主开展试验、自愿申请认定,并承诺对品种的合法性、真实性、安全性负责。在种植过程中如发现存在不可克服的严重缺陷,按照规定程序予以撤销认定。

附件:1.浙江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第16次会议认定品种

目录

2.浙江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第16次会议认定品种

表现及认定意见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2021年3月30日

附件1

浙江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第16次会议认定品种目录

序号

认定编号

作物类别

作物名称

品种名称

原名

品种来源

选育(引进)单位

育种(引进)者

1

浙认蔬2021001

蔬菜

不结球白菜

夏尊

PK-16032

‘夏赏味2号’自交不亲和系ב华樱’自交不亲和系

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

薄永明、胡锦彬、方辉、王瑞琦

2

浙认蔬2021002

蔬菜

不结球白菜

望春亭80

PK7121、望春亭

‘扁骨白菜’自交不亲和系ב80天迟菜心’自交系

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

薄永明、胡锦彬、王瑞琦、王婉婷

3

浙认蔬2021003

蔬菜

青花菜

瓯绿75

W4

Q1528A×Q1512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唐征、徐谦、张小玲、刘庆、朱世杨

4

浙认蔬2021004

蔬菜

青花菜

浙青75

/

1601A×5610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顾宏辉、王建升、虞慧芳、赵振卿、盛小光

5

浙认蔬2021005

蔬菜

苦瓜

碧月

碧翠

KGQB45×KGQB53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金华金麦田种业有限公司、金华双依种子有限公司

朱璞、周秦、郭子卿、徐诚、徐恒辉

6

浙认蔬2021006

蔬菜

茭白

浙茭10号

/

‘梭子茭’变异株系选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台州市黄岩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张尚法、郑寨生、陈可可、杨梦飞、李怡鹏

7

浙认蔬2021007

蔬菜

籽莲

金芙蓉3号

2013-SL-02

建选35号×太空莲3号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王凌云、李怡鹏、杨梦飞、郑寨生、张尚法

8

浙认蔬2021008

蔬菜

南湖红菱

无角红菱

水红菱/南湖菱

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姚祥坦、沈亚强、袁晔、王瑞森、沈盟

9

浙认薯2021001

旱杂粮

山药

紫莳药9号

1409

紫莳药农家种变异株系选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刘伟明、林飞荣、何贤彪、刘也楠、黄立飞

10

浙认薯2021002

旱杂粮

山药

白莳药16

1416

白莳药农家种变异株系选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刘伟明、何贤彪、林飞荣、刘也楠、黄立飞

11

浙认菌2021001

药用菌

灵芝

仙芝3号

黄背灵芝

野生赤芝菌株经人工驯化系统选育而成

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寿仙谷植物药研究院有限公司、金华寿仙谷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寿仙谷珍稀植物药研究院

李明焱、李振皓、王瑛、徐靖、郑化先

12

浙认药2021001

中药材

菊花

菊米1号

8

甘菊野生资源系统选育而成

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遂昌县农作物技术推广中心

华金渭、尹设飞、雷文勋

13

浙认药2021002

中药材

菊花

锦菊1号

/

由早小洋菊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

天方健(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桐乡农业科学研究所、

沈宇峰、赵娜、沈晓霞、王志安、吴金毛

14

浙认药2021003

中药材

菊花

寿菊1号

BY-1

‘早小洋菊’芽变株经系统选育而成

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寿仙谷植物药研究院有限公司、金华寿仙谷药业有限公司、武义寿仙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

李明焱、李振皓、王瑛、郑化先、胡凌娟

15

浙认药2021004

中药材

金线莲

金康1号

匠康1号

南靖尖叶变异株系统选育

金华市荆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金华匠康金草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吴梅、周小军、孔向军、马巧群、方莉

附件2

浙江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第16次会议

认定品种表现及认定意见

1.蔬菜品种

认定编号:浙认蔬2021001

作物名称:不结球白菜

品种名称:夏尊

选育单位: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薄永明、胡锦彬、方辉、王瑞琦

品种来源:‘夏赏味2号’自交不亲和系ב华樱’自交不亲和系

产量表现:经2018-2019年多点品比试验,2018年平均亩产2451.4公斤,比对照‘依伶’增产1.8%;2019年平均亩产2574.1公斤,比对照‘依伶’减产1.2%。两年平均亩产2512.8公斤,比对照增产0.3%。

主要特征特性:生长势强,稍束腰,生长速度快;叶色中绿,叶面光滑,全缘;叶柄色中绿。秋播50天左右,叶长23.1厘米,叶宽11.0厘米,叶柄长6.2厘米,叶柄宽4.4厘米,单株鲜重208.9克。商品性好,口感佳,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粗纤维含量0.7%,可溶性糖1.5%。生长期短,秋季生长期为45-55天左右;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微所鉴定,中抗软腐病和霜霉病。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生长势较旺,注意后期控制肥水,注意病害防治。

认定意见:该品种生长势较强,耐热性强,生长快,产量高,商品性好,适宜浙江省春、夏、秋季栽培。

2.蔬菜品种

认定编号:浙认蔬2021002

作物名称:不结球白菜

品种名称:望春亭80

选育单位: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薄永明、胡锦彬、王瑞琦、王婉婷

品种来源:‘扁骨白菜’自交不亲和系ב80天迟菜心’自交系

产量表现:2018年多点品比试验春季平均亩产1218.0公斤,比对照‘甜脆70天菜心’增产16.7%,秋季平均亩产2067.2公斤,比对照增产42.1%;2019年春季平均亩产1325.1公斤,比对照增产14.3%,秋季平均亩产1777.1公斤,比对照增产33.5%;两年春季平均亩产1275.1公斤,比对照增产15.5%,秋季平均亩产1922.2公斤,比对照增产37.8%。

主要特征特性:生长势较强,春季全生育期约57天,秋季全生育期约85天。叶形椭圆,叶色浓绿,叶缘光滑,薹色中绿,薹具弱光泽,侧薹萌发能力弱。秋季种植株高53.2厘米。基叶数5.9片,薹叶数6.4片,叶长48.4厘米,叶宽18.3厘米。叶柄长19.3厘米,柄宽3.4厘米。薹高43.4厘米,薹宽3.4厘米,薹重159.1克。口感软糯香甜,商品性好。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蛋白质含量2.58%,可溶性糖2.2%,粗纤维含量0.7%,维生素52.2毫克/100克,干物质含量6.92%。经浙江省农科院植微所抗性鉴定,中抗霜霉病,中抗软腐病。

栽培技术要点:浙东地区春季宜2月下旬至4月下旬露地直播栽培,秋季8月上旬至11月上旬穴盘育苗移栽。该品种中抗软腐病和霜霉病,注意病虫害防治。

认定意见:该品种生长势较强,产量高,口感软糯香甜,品质优,商品性好,适宜浙江省春秋两季栽培。

3.蔬菜品种

认定编号:浙认蔬2021003

作物名称:青花菜

品种名称:瓯绿75

选育单位: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育种者:唐征、徐谦、张小玲、刘庆、朱世杨

品种来源:Q1528A×Q1512

产量表现:2018-2019年秋在瑞安马屿、瓯海慈湖、龙湾永强进行两年三点生产试验,2018年平均亩产1402.7公斤,比对照‘炎秀’增产4.4%;2019年平均亩产1453.7公斤,比对照增产5.7%。两年平均亩产1428.2公斤,比对照增产5.1%。

主要特征特性:从定植到采收75天左右,属中熟品种。株高59.6厘米,株幅81.2厘米,株型半直立,侧枝较少;叶数少,外叶17张,内叶3张,叶椭圆,最大叶片平均63.0×27.2厘米,叶面微皱,深绿色,蜡粉较厚,锯齿明显。花球高圆,紧实,花蕾粒细,均匀,颜色翠绿,低温不易发紫,花球横径14.7厘米,花球纵径22厘米,单球重0.56公斤。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蛋白质3.8毫克/100克,维生素C含量82.7毫克/100克,可溶性总糖含量2.3毫克/100克,粗纤维1.1%。水分89.0毫克/100克,经多年田间观测未见黑腐病、黑斑病和霜霉病的发生。

栽培技术要点:浙江省8月中、下旬播种,亩栽2500-3000株,注意硼肥施用和田间排水。

认定意见:中熟,株型紧凑,花球高圆,紧实,花蕾粒细,均匀,低温不发紫,商品性较好,丰产性好,适合浙江省秋冬季种植。

4.蔬菜品种

认定编号:浙认蔬2021004

作物名称:青花菜

品种名称:浙青75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育种者:顾宏辉、王建升、虞慧芳、赵振卿、盛小光

品种来源:1601A×5610

产量表现:经秋季多点品比试验,2017年平均亩产1199.8公斤,比对照‘炎秀’增产2.5%,2018年平均亩产1228.9公斤,比对照增产2.5%;两年平均亩产1214.4公斤,比对照增产2.5%。

主要特征特性:中熟,定植至采收77天左右。株型中等、较开展,株高约73.0厘米,开展度约82.0厘米。长势强,侧枝中。叶片羽叶,叶面蜡粉较多,最大叶长宽分别为73.0厘米和28.1厘米。花球较紧实、蘑菇形,花蕾颜色绿,蕾粒较匀,遇冷不易发紫。一级花梗较长、颜色绿,球茎不易空心。球径14厘米左右,单球重约500克。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验,该品种花球含水量90.1%,维生素C含量78.6毫克/100克,蛋白质含量2.96克/100克,可溶性糖含量2.1%,粗纤维含量1.0%。苗期接种鉴定中抗黑腐病。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夏种秋冬收,浙北地区8月上中旬播种。亩栽2500株左右。

认定意见:该品种长势强,花球圆整、蕾粒均匀、颜色绿,商品性好。

5.蔬菜品种

认定编号:浙认蔬2021005

作物名称:苦瓜

品种名称:碧月

选育单位: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金华金麦田种业有限公司、金华双依种子有限公司

育种者:朱璞、周秦、郭子卿、徐诚、徐恒辉

品种来源:KGQB45×KGQB53

产量表现:经2018-2019年多点品比试验,2018年前期亩产和总产分别为1079.8公斤和3628.4公斤,比对照‘早碧绿’分别增产3.8%和25.5%;2019年前期亩产和总产分别为1185.6公斤和3696.1公斤,比对照分别增加5.3%和25.2%。两年平均前期亩产和总产为1132.7公斤和3662.2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4.6%和25.4%。

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生长势强,主侧蔓均可结瓜,分枝性强。叶片掌形、深裂,最大叶长22.9厘米、叶宽23.0厘米,平均节间长13.2厘米。第12-14节着生第一雌花,连续坐果性强,坐果后15-18天可采收商品瓜,平均采收期为105.8天,比对照早碧绿长37.1天。瓜条顺直美观,瓜皮绿色、光泽度好,瓜瘤呈圆瘤与短纵瘤相间,瘤状清晰;瓜纵径33-38厘米、横径6-7厘米,肉厚约1.2厘米,单瓜重380-500克。肉质脆嫩,苦味适中,耐贮运。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可溶性糖含量为0.29克/100克,维生素C含量为29.3毫克/100克,含水量为95.0克/100克,皂苷含量为10.18毫克/克。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鉴定,抗枯萎病。

栽培技术要点:亩栽150-200株,生长后期注意加强肥水管理、防治白粉病。

认定意见:该品种产量较高,商品性好,品质优,抗枯萎病,适宜浙江省春秋季种植。

6.蔬菜品种

认定编号:浙认蔬2021006

作物名称:茭白

品种名称:浙茭10号

选育单位: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台州市黄岩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育种者:张尚法、郑寨生、陈可可、杨梦飞、李怡鹏

品种来源:‘梭子茭’变异株系选

产量表现:2017-2018年多点品比试验,秋季平均亩产1537公斤,比对照‘龙茭2号’增产6.9%,夏季平均亩产2637公斤,比对照增产5.4%;2018-2019年三点品比试验,秋季平均亩产1590公斤,比对照增产5.37%,夏季平均亩产2699公斤,比对照增产6.5%。两年秋季平均亩产1564公斤,比对照增产6.1%;夏季平均亩产2668公斤,比对照增产5.9%。

主要特征特性:迟熟,秋季采收期比对照‘龙茭2号’推迟4天左右,夏季采收期相仿。叶鞘浅绿色覆浅紫色条纹,秋季株高199.1厘米,叶鞘长59.3厘米,叶长140.0厘米,叶宽3.5厘米,每墩有效分蘖数9.2个;夏季株高182.7厘米,叶鞘长51.8厘米,叶长130.7厘米,叶宽4.7厘米,每墩有效分蘖数16.0个。秋季壳茭重136.8克,净茭重90.6克,肉质茎长24.0厘米、粗3.6厘米;夏季壳茭重151.8克,净茭重103.3克,肉质茎长15.4厘米、粗4.3厘米。肉质茎3-5节,隐芽白色,光滑洁白,肉质细嫩。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6.76%、1.06%、0.8%、0.2%、5.5%和6.70毫克/100克。经浙江省农科院植微所抗病性鉴定,中抗锈病和胡麻斑病。

栽培技术要点:7月中旬移栽,亩栽1300株;夏季孕茭期较晚,宜采用大棚或简易覆膜栽培,控制每墩留苗数量;秋季定植时间不宜过早。

认定意见:迟熟高产,商品性好,品质优,抗病性较强,适宜在浙江省种植。

7.蔬菜品种

认定编号:浙认蔬2021007

作物名称:籽莲

品种名称:金芙蓉3号

选育单位: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育种者:王凌云、李怡鹏、杨梦飞、郑寨生、张尚法

品种来源:建选35号×太空莲3号

产量表现:经2018-2019年多点品比试验,2018年平均亩产鲜莲子399.0公斤,比对照‘十里荷1号’增产7.5%;2019年平均亩产鲜莲子406.0公斤,比对照增产7.7%。两年平均亩产鲜莲子402.5公斤,比对照增产7.6%。

主要特征特性:大型籽莲品种,植株健壮,株高168.5厘米,花茎高173.3厘米,叶上花,花粉红、单瓣,花托碗状、边缘上翘,花瓣17-19枚,花冠直径22.9厘米。每亩有效莲蓬数4500个左右,莲蓬直径平均12.7厘米,心皮数平均26.6粒,实粒数平均23.3粒,结实率87.6%。鲜莲子粒长2.3厘米、宽1.8厘米,粒型指数1.3,可食率69.2%,呈嫩绿色高圆形。鲜莲子百粒重367.6克。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鲜莲子含水量86.4%、总糖含量5.3%、纤维素含量0.6%、维生素C含量42.0毫克/100克,氨基酸含量2.26%。抗病性经浙江省农科院植微所接种鉴定,中抗疫病和炭疽病。

栽培技术要点:定植前施足基肥,每亩种植150支种藕;7-9月采收期每半个月追肥一次。春季浅水促发,夏季深水降温,冬季浅水越冬。

认定意见:该品种产量较高,商品性好,品质优,抗病性强,适宜浙江省种植。

8.蔬菜品种

认定编号:浙认蔬2021008

作物名称:菱

品种名称:南湖红菱

选育单位: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育种者:姚祥坦、沈亚强、袁晔、王瑞森、沈盟

品种来源:水红菱/南湖菱

产量表现:经2018-2019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2018年平均亩产量786.9公斤,比对照‘南湖菱’减产2.8%;2019年平均亩产量801.0公斤,比对照增产1.4%;两年平均亩产量794.0公斤,比对照减产0.7%。

主要特征特性:中晚熟,生长势较旺。叶片圆菱形,最大叶片长×宽为6.9厘米×10.0厘米,叶柄长14.8厘米;菱盘开展度45.3厘米,单菱盘叶数50.6片,初生叶绿色带暗红色斑纹,成熟叶深绿色,水下部分略带红色。花白色,果实元宝形,果皮浅紫红色,光泽度好,四角退化。菱果宽4.9厘米,果厚2.8厘米,果高2.9厘米,平均单果重14.6克,嫩果出肉率47.8%,果肉乳白色,生食爽脆,熟食粉糯。单株菱盘数随种植密度变化较大,一般单株有效菱盘数30-40个,每个菱盘有效嫩菱果数6个左右,平均单株产量约3公斤。经嘉兴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检测,‘南湖红菱’嫩果含水量83.5%,淀粉含量5.5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9%,蛋白质含量1.56%。

栽培技术要点:栽培前应严格清塘,适宜蓄水深度60-100厘米,建议栽培密度每亩300-400株。

认定意见:生长势强,果形大,菱果外观商品性好,口感品质佳。适宜在嘉兴地区外河及内塘种植。

9.旱杂粮品种

认定编号:浙认薯2021001

作物名称:山药

品种名称:紫莳药9号

选育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育种者:刘伟明、林飞荣、何贤彪、刘也楠、黄立飞

品种来源:紫莳药农家种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

产量表现:台州多点品比试验,2015年鲜薯平均亩产1464.7公斤,比对照‘紫莳药农家种’增产28.1%;2018年鲜薯平均亩产2097.7公斤,比对照增产41.7%;2019年鲜薯平均亩产1438.7公斤,比对照增产18.5%;3年试验鲜薯平均亩产1667.0公斤,比对照增产30.3%。2018年和2020年生产试验鲜薯平均亩产1984.2公斤,比对照增产24.2%。

主要特征特性:生育期180天左右,与对照相仿,生长势较强,苗期茎叶紫红色,30-40天开始渐变为绿色,基部分枝数3-6个,主茎长4.4米,茎右旋,有棱翼,茎基紫色,叶柄基色紫色,无零余子,叶卵形,叶缘光滑,叶开展度11.2×7.5厘米;单株结薯一般为1个,少数2个;薯型圆柱形,薯皮褐色,薯肉紫色,须根少,块茎长29.7厘米、直径10.2厘米,单株块茎重1.2公斤;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紫莳药9号’干物质26.9克/100克,淀粉20.2克/100克,可溶性糖1.8克/100克。经绿城农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紫莳药9号’蛋白质1.83克/100克。鲜薯蒸煮口感较粉、稍带糯;炭疽病田间抗性较好,病情指数48.2。

栽培技术要点:栽培密度一般为1400-1800株/亩,搭架栽培;施肥宜控氮增钾,避免徒长。注意炭疽病防治。

认定意见:该品种产量较高,炭疽病田间抗性较好,食用品质优,商品性好。适宜在台州地区种植。

10.旱杂粮品种

认定编号:浙认薯2021002

作物名称:山药

品种名称:白莳药16

选育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育种者:刘伟明、何贤彪、林飞荣、刘也楠、黄立飞

品种来源:白莳药农家种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

产量表现:台州多点品比试验,2015年鲜薯平均亩产2463.5公斤,比对照‘白莳药农家种’增产46.6%;2016鲜薯平均亩产2318.2公斤,比对照增产116.7%。两年试验鲜薯平均亩产2390.8公斤,比对照增产73.9%。2017-2019年生产试验鲜薯平均亩产2255.0公斤,比对照增产34.3%。

主要特征特性:生育期180天左右,与对照相仿,耐迟收,生长势较强,基部分枝数3-8个,主茎绿色、长4.3米,茎右旋,有棱翼,无零余子,叶绿色、卵形,叶缘光滑,叶开展度19.9×9.8厘米;单株结薯一般为1个,少数 2个;薯型圆柱形,薯皮棕黄色,薯肉白色,须根数中等,块茎长32.9厘米、直径11.3厘米,单株块茎重1.6公斤;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白莳药16’干物质23.8克/100克,淀粉14.2克/100克,可溶性糖3.8克/100克,经绿城农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白莳药16’蛋白质1.62克/100克。鲜薯蒸煮口感细腻带糯,有甜味;炭疽病田间抗性好,病情指数6.7。

栽培技术要点:栽培密度一般为1200-1500株/亩,搭架栽培;施肥宜控氮增钾,避免徒长。

认定意见:该品种产量较高,炭疽病田间抗性好,食用品质优,商品性较好。适宜在台州地区种植。

11.药用菌品种

认定编号:浙认菌2021001

作物名称:灵芝

品种名称:仙芝3号

选育单位: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寿仙谷植物药研究院有限公司、金华寿仙谷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寿仙谷珍稀植物药研究院

育种者:李明焱、李振皓、王瑛、徐靖、郑化先

品种来源:以武义县童庐白阳山采集的野生赤芝菌株经人工驯化系统选育而成。

产量表现:2018年子实体绝对生物转化率3.3%,比‘仙芝1号’(对照1)低1.4%,比‘仙芝2号’(对照2)低3.8%;孢子粉绝对生物转化率3.5%,比对照1高0.9%,比对照2低2.2%。2019年子实体绝对生物转化率3.3%,比对照1低0.2%,比对照2低3.5%;孢子粉绝对生物转化率3.5%,比对照1高1.0%,比对照2低1.6%。两年平均子实体绝对生物转化率3.3%,比对照1低0.8%,比对照2低3.7%;两年平均孢子粉绝对生物转化率3.5%,比对照1高0.9%,比对照2低1.9%。

主要特征特性:菌丝体白色绒毛状、密,贴生,有色素、不明显,适宜生长温度25-28℃。出芝温度范围18-35℃,适宜温度23-28℃,孢子停止弹射温度38℃。菌盖横径15-22厘米,厚2.4-3.5厘米,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以肾形居多;表面呈红褐色,有放射状纵脊及环纹,腹面淡黄色。菌柄长10.0-12.7厘米,偏生或中生,紫褐色,具漆样光泽。孢子大小(7.4-8.8)微米×(4.5-5.7)微米,淡褐色至褐色,卵形。出芝比对照早5-7天,孢子粉弹射比对照早10-11天。抗杂菌能力强,平均杂菌污染率为4.1%,比对照低41.9%-59.2%。经金华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检测:子实体多糖含量1.48%,三萜含量1.05%;破壁孢子粉甘油三油酸酯含量9.4%,多糖含量1.57%。

栽培技术要点:段木栽培宜11-12月接种,次年3-4月排场出芝,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采收。

认定意见:该品种有效成分含量高,抗性强,生育期短,外观形状佳,商品性好,适宜在浙江省段木栽培,菌段排场前应注意防止高温烧菌。

12.中药材品种

认定编号:浙认药2021001

作物名称:菊花

品种名称:菊米1号

选育单位: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遂昌县农作物技术推广中心

育种者:华金渭、尹设飞、雷文勋

品种来源:甘菊野生资源系统选育而成

产量表现:多点品比试验结果2017年平均亩产54.1公斤,比对照农家种增产33.7%;2018年平均亩产71.3公斤,比对照增产17.5%。两年平均亩产62.7公斤,比对照增产25.6%。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6.5公斤,比对照增产10.1%。

主要特征特性:9月中下旬现蕾,10月下旬初花,扦插至采收170天左右,比对照平均早2.7天。株高72.4厘米,生长势较强,分枝能力强,四级分枝数614个;茎杆下部紫褐色,上部淡绿色,叶片卵形,二回羽状分裂;舌状花1层,花黄色,花梗长25.6毫米,花朵直径16.6毫米,管状花群直径9.2毫米。干花蕾直径4.6毫米,百蕾干重2.4克。经丽水市食品药品与质量技术检验检测院测定,3,5-0-二咖啡奎宁酸含量为0.9%,符合《浙江中药炮制规范》(2015版)要求。经浙江省农科院植微所抗性鉴定,高抗根腐病、病毒病。

栽培注意事项:四月下旬至五月上中旬扦插栽植,单行双株种植,株距0.5米,亩种1800株左右,修剪整形4-5次,塑造株形,初花前及时采收。

认定意见:长势较强,抗性好,产量高,品质较好,适合丽水地区种植。

13.中药材品种

认定编号:浙认药2021002

作物名称:菊花

品种名称:锦菊1号

选育单位:天方健(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桐乡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沈宇峰、赵娜、沈晓霞、王志安、吴金毛

品种来源:由早小洋菊变异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

产量表现:2017年品种试验‘锦菊1号’三地平均干花亩产114.3公斤,比对照‘早小洋菊’增产21.7%;2018年品种试验‘锦菊1号’三地平均干花亩产133.6公斤,比对照‘早小洋菊’增产18.7%;2019年品种试验‘锦菊1号’平均干花亩产163.9公斤,比对照‘早小洋菊’和‘异种大白菊’分别增产12.4%和6.6%。

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植株直立,株高60-80厘米,茎秆粗硬,直径4.5-8.0毫米,不易倒伏,生长势旺,分枝较少;须根多,茎节发根力强;叶片较大,深绿。全生育期220天左右,花期比早小洋菊迟5-6天,11月初始花,11月下旬终花;花形饱满,头状花序直径4.5-6.5厘米,舌状花白色、6-9层、135-150片,管状花金黄色,单花重1.8-2.2克。经杭州市食药检院检测,绿原酸含量0.52%、木犀草苷含量0.581%、3,5-O-二咖啡奎宁酸含量1.05%,符合药典要求。经浙江中研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检测,总黄酮平均含量12.43%,多糖平均含量6.89%。经浙江省农科院植微所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枯萎病和霜霉病。

栽培技术要点:合理轮作,4月上中旬定植,亩栽1万株左右,每丛4株;5月中旬和6月下旬各压条一次,7月中旬和8月下旬各摘心一次;做好排涝抗旱;11月上中旬以采朵花为主。

认定意见:该品种丰产性好、不易倒伏、总黄酮和多糖含量高,适宜在浙江省菊花产区作药用菊种植。

14.中药材品种

认定编号:浙认药2021003

作物名称:菊花

品种名称:寿菊1号

选育单位: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寿仙谷植物药研究院有限公司、金华寿仙谷药业有限公司、武义寿仙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

育种者:李明焱、李振皓、王瑛、郑化先、胡凌娟

品种来源:由武义县白姆乡‘早小洋菊’芽变株经系统选育而成。

产量表现:多点品比试验结果,2017年平均干花亩产131.2千克,比对照‘早小洋菊’增产14.6%;2018年平均干花亩产138.0千克,比对照增产16.8%;两年平均干花亩产134.6千克,比对照增产15.7%。

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9月下旬现蕾,10月采收,从栽种至采花200天左右,花期较早,比‘早小洋菊’早5天。株高64.1厘米,茎杆较粗,直立性好,亩有效分枝数15.9万个, 亩花蕾数102.5万个。花朵平均直径41.7毫米,花瓣6层,比对照多20.0%,玉白色,平均111片,比对照多19.4%,单花重0.9克。胎菊泡饮汤色黄、气芳香、味微甜。经金华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测定,绿原酸含量0.54%,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1.04%,木犀草苷含量0.266%,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经浙江省农科院植微所抗性鉴定,高抗根腐病。

栽培技术要点:一般4月上旬定植,亩栽3500-5000株。适宜压条栽培,少施氮肥,做好排涝抗旱。

认定意见:该品种花期早,花瓣较多,产量高,品质佳,适宜在浙江省杭白菊产区种植。

15.中药材品种

认定编号:浙认药2021004

作物名称:金线莲

品种名称:金康1号

选育单位:金华市荆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金华匠康金草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吴梅、周小军、孔向军、马巧群、方莉

品种来源:南靖尖叶变异株系统选育

产量表现:经2018-2019年三点林下栽培品比试验,全草鲜品2018年平均亩产106.5公斤,比对照‘南靖尖叶’增产13.0%;2019年平均亩产105.7公斤,比对照增产16.3%。两年平均亩产106.1公斤,比对照增产14.6%。

主要特征特性:定植至采收210天左右,前期长势较强,茎直立,平均株高10.9厘米,叶数5-8片,平均叶长3.1厘米、叶宽2.4厘米,叶片较大,卵形,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叶片边缘微波状,叶上面呈鹅绒状绿紫色,具连续,较密的金红色带绢丝光泽的网脉,背面略带淡紫红色;肉质根,须根3-5条。全草平均单株鲜重2.6克。品质经武义中正食品检测有限公司检测,总黄酮含量0.62%、多糖含量11.3%,金线莲苷8.23%。抗病性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微所鉴定,中抗茎腐病。

栽培技术要点:林下栽培,3-4月单株种植,株行距3-5厘米×5-8厘米,栽培密度4-5万株/亩,高温高湿条件下注意防治茎腐病,忌积水;10-11月花前适时采收。

认定意见:前期茎直立性较强,产量较高,品质好,中抗茎腐病,适宜浙江山区林下种植。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