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当前管理技术要点

2023-10-09 16:56:25

信息来源:省农技推广中心、省农科院园艺所

浏览次数:    字体:[ ]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当前我省草莓已陆续定植完毕,据各地反映,今年定植期天气比较适宜,总体成活率较好。8月下旬平均温度较前4年平均温度低,有利于草莓苗后期管理,减轻病害危害;9月上旬温度适宜,草莓苗质量好于往年,定植苗总体成活率较往年高;但9月中旬的平均温度比去年高,下旬气温波动较大,21-24日最高温度29℃,25-29日最高温度在30℃以上,26日甚至达到36℃,对于浙东南等定植较晚地区的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9月中下旬平均气温基本能达到草莓苗花芽分化温度,在台州等地的‘越秀’等品种的草莓花芽分化时间还较往年早3-5天。建议莓农要根据今年气候特点及草莓园地的不同生长状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一、及时补植促成活

部分园地定植时无遮阳保护,定植后遭遇高温,或部分带病定植苗,出现死苗缺株的,应及时进行补植。针对缺株较少的田块,只需原位补植新苗或换植健壮苗,浇好定根水;针对缺株比例超过30%的田块,需要先进行合并移植,再补植新苗,以便集中肥水等管理。

二、成活后植株管理

一是要促进植株生长。定植后新叶长出2-3片时,及时将老叶、匍匐茎摘除,促进植株新叶生长。去叶后及时用代森锰锌或百菌清等广谱性保护剂预防伤口感染,雨水较多时,应注意田间排水,防止土壤湿度过大引发病害。对于生长状况不良的弱苗和小苗可采用多次浇小水的策略,以“少量多次”的补肥原则及时补肥,可用氮磷钾三元素等量复合肥,每次每亩10-15斤水溶后进行浇灌或滴灌,间隔7-10天,可添加生物菌肥、氨基酸类生根肥来刺激植株根部生长。

二是要促进花芽分化。草莓花芽分化的平均气温一般要求低于26℃,19-20℃适宜分化,由于极大部分莓农定植时草莓苗没有花芽分化,而是定植后在园地中分化,因此在田间促进花芽分化非常关键。对于生长过于旺盛的草莓苗适当控制水分,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以促进花芽分化,避免重现2021年的“雄株”状况。同时应控制氮肥的使用量,适量增加磷钾肥。可以采用叶面肥进行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中微量元素益施秋实等,可防止现蕾期缺钙缺硼。

三是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定植后要根据种苗来源等情况针对性预防病虫害,要及时防治炭疽病、镰刀菌枯萎病、空心(空洞)病等病害,以及螨类、斜纹夜蛾、蓟马等虫害。来自云贵高原等温凉地区繁育的苗地,还应注意对白粉病、细菌性病害的防治。炭疽病预防可选用嘧菌酯、咪鲜胺、氟啶胺等;螨虫预防可选用联苯肼酯、丁氟螨酯、乙螨唑、阿维。螺虫酯等;白粉病预防可选用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唑醚。氟酰胺、醚菌。啶酰菌等;空心病可选择防细菌性药剂如中生菌素、春雷霉素、荧光假单孢杆菌、噻唑锌等。覆盖大棚膜前彻底喷药防治病虫害,覆膜后适期释放捕食螨等天敌。

三、开花前后管理

一是适时覆膜保温。维持草莓植株最佳生长温度(20-25℃)。地膜一般在10月中下旬现蕾期铺设,早铺土温过高、不利于根系生长,晚覆膜则容易损伤花序、导致畸形果增多。覆地膜前先整理好畦面、铺设好微滴灌管,地膜以黑色(双色)不透明聚乙烯膜为宜。棚膜一般10月底至11月上中旬,最低气温连续低于15℃时即可覆盖,早覆盖容易导致植株徒长、花芽分化不整齐,晚覆盖植株快速生长期短、甚至休眠。二是加强棚内温湿度管理。适时关闭棚,通风透气,保持白天25℃,夜间12-15℃,棚内湿度低于60%,创造有利于草莓顶花序发育、第二花序花芽分化、授粉坐果,及促进果实膨大、提高果实品质的环境条件。扣膜后晴天棚内温度上升很快,而此时有的草莓第二花序花芽分化还未完成,因此需及时打开通风口,尽量加大空气流通,降低棚内温湿度。尽量全畦覆盖地膜,期间覆盖稻草,以降低棚内湿度;精准补肥水,杜绝大水漫灌;少用喷雾和弥雾化学防控,改用物理措施、烟雾剂防控等措施;晴天棚内温度升高、湿度降低后喷药,并及时通风晾干,以减少棚内空气湿度,减轻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三是增加棚内光照。选用高保温、高透光无滴棚膜。管理上适期通风透光,确保温度情况下尽早打开内棚膜,促进植株生长结实,同时提高地面蓄热量,增加夜间地热传导。长期雾霾阴雨天气时,可采用补光灯等人工补光,阴雨天全天补光,晴天根据必要早晚各补光2小时。

四是促进坐果、提高品质。开花后放养蜜蜂促进授粉坐果,坐果后适当进行疏花疏果。加大高钾肥施用量,提高果实品质,一般根据植株长势及天气状况,亩使用高钾水溶性肥料3-5公斤,配水3-5吨滴管追施,每周一次。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