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高温抗干旱种植业防灾减灾技术举措
我省于6月17日入梅,7月11日出梅,梅期24天,梅期较常年偏少6天(常年30天),梅雨不典型,梅雨量显著偏少,6月17日至7月9日全省面雨量165毫米,较常年梅雨量(346毫米)偏少52%。出梅以来,我省持续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部分地区旱象露头。当前我省种植业生产正处于夏管夏种的关键时期,如持续高温干旱将对作物生长造成影响,各地要加强种植业管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1.水稻。(1)统筹调配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统筹农业生产用水与其他用水关系,加强与水利部门配合,积极协调配置农业生产用水。做好稻田沟渠维修、清淤工作,减少漏水损失。(2)坚持科学灌溉。对当前大部分处于分蘖期的单季稻和成熟期的早稻,应防止盲目漫灌,提倡湿润灌溉,节约用水。(3)抓好补种改种。对部分零星枯死的单季晚稻田块,要进行移苗补种,使水稻生长整齐;对后续无法补种晚稻的部分成块枯死田块,应抓紧改种旱粮、蔬菜等作物,防止出现荒芜。(4)病虫害综合防控。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选用对口药剂及时防治,重点防治二化螟、白叶枯病和其他病虫草害。
2.蔬菜。(1)采取降温措施。设施蔬菜可采用加盖遮阳网遮光降温,提高通风口加大通风换气;露地蔬菜提倡用稻草或作物秸秆覆盖畦面,以降低土温、保水保墒。茭白田可通过提高水位促进降温。西瓜、冬瓜等可在果实表面盖草防灼伤。(2)加强肥水管理。千方百计抗旱保苗,宜在早晨低温时段进行灌水。山地蔬菜采用“微蓄微灌”系统,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保障蔬菜生长肥水供应,必要时在早晨根外追施叶面肥,提高抗逆性。(3)加强病虫防治。及时清理田间残枝败叶和落花落荚,包并进行处理;合理应用天敌防控等技术,以减少虫源;综合运用杀虫灯、昆虫性诱剂、色板诱杀及防虫网隔离等物理防控措施,减少豆野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蓟马等害虫危害。必要时采用化学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害虫低龄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在早晨或傍晚喷药,避免中午高温时段喷药,注意交替用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4)抓好蔬菜育苗管理。重点做好苗床和直播田块苗期的降温、保湿、防病虫等保秧苗工作。茄果类、甘蓝类、芹菜等蔬菜采用穴盘基质育苗,有条件的采取催芽室催芽或高温冷库催芽出苗,可采用微喷灌技术降温、增湿,并加强水分管理。出苗前全天覆盖遮阳网降温,出苗后早盖晚揭。秧苗定植前一周进行渐进式高温炼苗。
3.茶叶。(1)及时灌溉。有灌溉条件的茶园在早晨、傍晚时采用滴灌、喷灌等方法进行灌溉,每次尽量灌足浇透;灌溉条件差的,应千方百计调度水源,进行取水灌溉。(2)遮阳降温和行间覆盖。可搭盖遮阳网,避免阳光直射、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减少蒸发。搭棚架覆盖的,棚架离茶蓬面50厘米以上,切忌直接覆盖于茶蓬上。做好茶树行间覆盖,降低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茶树高温抗逆能力,特别对幼龄茶园应实行行间覆盖。行间覆盖以不见土为原则,材料可用无纺布、稻草、绿肥、豆科作物等。(3)暂停有关生产作业。极端高温干旱天气时,暂停采摘、打顶、修剪、耕作、施肥和除草等农事作业。(4)灼伤茶树树势恢复。高温缓解、土壤湿润后,轻度或中度受灼茶树,可不修剪、留枝养蓬,重度受灼茶树应及时在枯死部位以下1—2厘米处修剪,加强肥培管理,做好秋茶留养。
4.水果。(1)有序灌水。有喷灌、滴灌条件的果园,在土壤出现缺水时及时灌水,保持土壤适当含水量。灌水应在下午5点以后或早晨进行,以土壤湿润而不积水为度。严重干旱后不宜进行漫灌,应通过喷灌、滴灌逐渐增加土壤水分,避免伤根。没有喷滴灌条件的,漫灌后及时排掉沟中积水。(2)地表覆盖。可采用树盘或行带覆盖,有条件的全园覆盖,厚度最好15厘米左右。覆盖物可选秸秆、稻草、砻糠、木屑,或割下的果园生草,提高土壤保水力,增加土壤通气性。(3)树体遮阳。受阳光直射的主干和大枝用稻草、山草或报纸等包扎,或喷涂石灰浆等,防止日灼曝皮;有条件的果园,特别是还有果实的果园等,可用遮阳网覆盖树冠,减少阳光直射,预防减轻叶片、果实日灼。(4)适当减轻果树负载量。严重干旱又缺乏足够水源的,要摘除果实,以保树为主。及时疏除果树的病虫果、劣果,减少水分消耗。
5.中药材。(1)科学灌水。在早晨或傍晚等温度下降时,对白术、玄参、桔梗、益母草、白花蛇舌草、紫苏、生姜、温郁金等中药材基地及时引水浇灌,采用畦沟灌跑马水,勿全田漫灌。(2)修剪降温。金银花、栀子等中药材,可对植株进行修剪,调整树形结构,减少叶片水分蒸腾。(3)遮阳覆盖。对于铁皮石斛、三叶青、黄精、白及、重楼等喜荫中药材采用加盖遮阳网,减少阳光辐射,达到降温、保湿的作用,同时早晚雾喷水,并适当延长喷水时间,提高空气湿度,降低田间温度,创造适宜生长的环境。(4)树盘覆盖。对未封行的厚朴、银杏等木本药用植物,用秸秆、杂草、绿肥、甘蔗渣等覆盖树盘,覆盖物应离树干10厘米左右、厚约10厘米。(5)田间管理。适当施用有机肥,追稀肥,不可使用浓缩肥,以防气温过高烧毁植物叶片及心芽。
6.食用菌。提倡用冷凉水拌料,基料含水量适中,筒袋规格15*55厘米的黑木耳料棒重量1.6公斤为宜,拌料后及时装袋灭菌、防酸化。菌种使用前做好质量检查,接种安排在早晚时段气温较低时进行,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要求。(2)遮阳降温、通风发菌。①选择适宜的越夏场所。室外越夏应在棚外加盖遮阳网,加强通风降温;室内越夏应选择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底层房间养菌。②遮阳降温,加强通风。采用遮阳喷淋或湿帘或轴流风扇或引入跑马水降温。加强发菌场地通风,通风换气散热应在早晚进行。③减少菌棒搬动,加强刺孔管理。尽量少搬动菌棒,推迟刺孔放气。确需刺孔通气的,选择在早晚天气凉爽时分批少量进行,同一发菌场地,分批进行菌棒刺孔,防止高温烧菌。④及早做好菌棒散堆、排场。选择室内或室外通风散热好的场所完成散堆、移堆,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振动菌棒,并安排在早晚低温时段进行。(3)处于出菇阶段的,加强通风降温,防止高温减产;有控温设施的,适时通风,防止品质下降。以上措施主要适用于常规食用菌(香菇、黑木耳),工厂食用菌主要抓好防原料酸化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