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白芍栽培技术规程》正式发布 | |||
| |||
日前,国家标准《白芍栽培技术规程》(GB/T 43185-2023)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发布。该标准由安徽、浙江、四川等主产省联合研制,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中药材首席专家何伯伟为标准主要起草人,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磐安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和东阳市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参与研制。 该标准确立了中药材白芍(Paeoniae Radix Alba)的栽培程序,规定了中药材白芍栽培技术流程、产地环境、栽培技术、采收与初加工、包装与贮藏等内容。标准的发布实施,对引导行业按标准组织生产,推动白芍整体种植水平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药农增收和中药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白芍又称“芍药”,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止痛、敛阴止汗、平抑肝阳之功效,主治胸胁疼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等症,在业界有 “十方九芍”之称,使用广泛,是乌鸡白凤丸、逍遥丸、定坤丹等经典名方的主要成分。白芍主产于安徽、四川、浙江等地,为道地药材,全国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值达80亿元。浙江产“杭白芍”,是“浙八味”之一,产区以东阳市、磐安县为核心区域,及安吉县、诸暨市、衢州市柯城区、江山市、龙游县、武义县、天台县、松阳县等,种植面积1.16万亩,产值4千多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