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预售不愁卖!嘉善“码农”在稻田里写程序 | |||
| |||
“我是‘我在范东有块田’客服,很高兴为您服务……”10月15日下午,嘉善县干窑镇范东村工作人员钱笑廷正忙着回复客户信息。家住丽水的雷先生想认养一块高标准田,正在线咨询收费标准。“年费1688元,新米收割后,将有700斤大米,为您免费邮到家。” 钱笑廷回复得熟门熟路。 自从去年村里上线了农产品预售小程序——我在范东有块田,钱笑廷每周都会接到不少在线咨询信息。目前,范东村的20块高标准农田已被认养了出去,营销额有8万多元。“这多对亏了咱们村里有个厉害的‘码农’。” 钱笑廷口中的“码农”就是选调生李天赐。去年7月,李天赐从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硕士毕业,来到范东村工作,一来就干起了老本行,写代码。 原来,范东村是个农业村,村里水稻种植面积达3000亩,草莓种植面积近80亩。这两年,村里依托农业合作社,投资 1000 余万元启动稻米全产业链提升项目,不仅大米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还开发生产出“醉范东”米酒、草莓酒等特色产品。可酒香也怕巷子深,由于地理位置较偏,范东村的农产品还是销路难拓,销售不易。“就拿水稻来说,以前割一季得卖一年。” 嘉善县干窑镇范东村党委书记梅其伟说。 “码农”为传统农业接上了“数字大脑”。一次,梅其伟找到李天赐,提了个想法。能否开发一个数字化应用,在种植生产前,就在线先把农田认养出去,以农产品提前预售的形式,将销售环节前置。说干就干,程序开发期间,李天赐吃住都在村里。他向农户详细了解了大米的品类和生产流程,还走访了十多家客户单位,调查买家对不同农产品的心理价位。4个月后,小程序开发完成,正式上线。 田地预售认养玩法多。记者点开程序查看,用户不仅可以租赁认养村里的田地,还能选择托管模式、作物种类等。小程序上搭载了一系列物联设备,用户能实时看到农田作物生产情况,遇到问题咨询客服就行,周边用户也可申请参与农事劳作体验活动。 “水稻不愁卖,种地更有干劲了。”范东村村民沈玉林说,村里合作社还配合小程序制定了产销方案,农户和买家双方的权益都有保障。如今,他流转了自家的几亩地,入职了村里的合作社,当起了职业农民,每月能有3500多元的工资。 眼下,李天赐正研究数字化粮票、线上村规民约治理平台、数字化农事服务平台等应用,设计嘉善县“窑望丰赢”农事服务数字化平台项目。该项目将打造农事服务、农资配送服务,结合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管理,育苗、生产、加工、质检等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功能,预计于明年测试并上线,在全县推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