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 “山海协作”莲虾、莲鳖共生 奏响农业发展新乐章

发布日期:2024-11-12 信息来源:海宁市农业农村局


莲塘作为传统的农业生产区域,一直以来以鲜切花、莲蓬、莲子、荷花茶、干莲子、莲子酒等产品获取收益。近年来,海宁市与武义县的“山海协作”莲虾、莲鳖共生项目应运而生,通过创新混养模式,突破发展瓶颈,不断提升莲塘的综合效益,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一、创新混养模式,解决生产难题

创新“莲虾混养”模式,巧妙利用莲塘的空间和资源。如海宁市海昌街道双山村引入“莲虾混养”模式,充分利用莲塘的生态环境优势,莲塘的水体环境、水草资源等为龙虾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繁殖场所,解决了龙虾种塘的难题,还减少了单独建塘的成本投入。而“莲鳖混养”模式中,甲鱼在莲塘中生长,以莲塘中的小鱼小虾、水生昆虫等为食,形成了天然的食物链。这种生长环境下产出的甲鱼绿色生态有机,品质优良,在市场上受到广泛欢迎,价格比普通甲鱼高出不少,每亩可增收万元。

二、提升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在莲虾、莲鳖混养模式下,莲塘的产出不再单一,除了原有的莲类产品收益外,新增的龙虾和甲鱼产量为农民带来了额外的收入。如海宁市海昌街道双山村197亩莲藕塘,在实施混养模式之前,每年莲类产品的总收入约为10万元,而实施混养后,龙虾和甲鱼的销售收入达到了60万元,总收入显著提高。

这种创新模式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龙虾和甲鱼的加工、销售,以及莲塘旅游观光等。海宁市双山村莲塘周边发展起了农家乐,游客可以在欣赏莲花美景的同时,品尝到新鲜的莲类产品、龙虾和甲鱼,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三、改善生态环境,防控病虫害

龙虾和甲鱼在莲塘中的活动,有助于改善莲塘的水体环境。它们的觅食行为翻动塘底淤泥,增加水体含氧量,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有效防止莲花的根系腐败病。海宁市双山村种养大户在实施混养后,莲花根系腐败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同时,龙虾和甲鱼是福寿螺等害虫的天敌。在混养模式下,它们能够自然地控制福寿螺的数量,减少福寿螺对莲花等水生植物的危害,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实现了生态防控病虫害的目的。

海宁市“山海协作”莲虾、莲鳖共生项目通过创新的混养模式,成功解决了传统莲塘生产中的多种问题,在提升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项目的成功经验表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多元共生的农业生产模式具有巨大的潜力。





版权所有:浙江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