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整县推进生态治理 打造新时代浙北青绿江南

发布日期:2024-11-28 信息来源:嘉兴市农业农村局


多年来,平湖市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通过创新机制、集成技术、要素保障等工作有力推动乡村生态全面振兴。去年,平湖在生态总站的“一整两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点建设研讨会上,作为全国6个试点交流发言地区的浙江省唯一代表分享了平湖的经验。今年,平湖正式列入了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县级联系点,成功入选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平湖市生态能源体系建设案例又作为浙江省唯一案例由生态总站编入《2024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发展报告》。

以机制创新为抓手,催生绿色发展“新动能”。一是探索创新区域“生态补偿”试点。在水源保护地试点应用生态补偿机制,累计下达补偿资金1.12亿元。二是探索村企联手“绿利双收”模式。支持优质资源采用“集体+”建设模式与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有机结合,试点项目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稳定增收94万元/年,对项目属地村集体分红,面向低收入农户提供20余个工作岗位。三是加强院地合作绿色科技支撑。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开展项目合作,累计发表论文28篇,申请专利4项,制定标准3项,共有21项技术在平湖落地推广应用。

以技术集成为驱动,打好污染防治“组合拳”。一是“肥药两制”促改革。实施肥药“进、销、用、回”数字化闭环管理,累计培育省级示范性农资店18家,全市564个规模追溯主体“浙农优品”应用实现全覆盖。“智能虫情监测系统集成应用”入选全国优秀案例。二是“稻田退水”抓治理。全省首创稻田退水“零直排”治理模式,实现“田—沟—河—浜”水生态一体化治理,累计建成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10.45万亩,经监测,排放水样总氮、总磷平均下降31.4%、26.5%,生态拦截削减明显。三是秸秆离田促增值。健全秸秆收储体系,培育3家专业秸秆收集社会化服务组织,年均捆扎面积超15万亩。借助区位优势推动跨区域秸秆商品化运营。2023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83%,离田率达51.93%;实现秸秆商品化销售额1620万元。

以要素保障为支撑,构建生态保护“大格局”。一是政策引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出台相关政策实施意见、专项规划和技术导则规范,开展农田修复治理四大工程和农业循环六大行动,有序推进农业生态治理。二是部门联动,构建齐抓共管新体系。成立由市长为组长的农业面源污染、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建立会商机制,定期分析研判生态环境形势,各职能部门协同研究解决污染问题,市财政年均投入3000万元以上。三是加强宣传,营造生态保护好氛围。成功承办全国乡村生态振兴论坛、全省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建设现场推进会、全省秸秆收储体系暨产业化利用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等,利用媒体和培训班等途径,加强农业生态理念宣传推广。累计发表省级以上宣传报道35篇,其中国家级16篇。接待全国各地观摩学习60多批次、450多人次。





版权所有:浙江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