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点赞南湖区:嘉兴蜗牛“爬”上世界餐桌
说起浙江特产,相信很多没来过浙江的朋友都能娓娓道来。从杭州的西湖龙井、丝绸,到金华的火腿,还有嘉兴的粽子、宁波的汤圆,仙居杨梅、黄岩蜜橘,绍兴黄酒,庆元香菇……浙江十一城,各有各的特产,随便数数就能数出不少来。
今天,咱们就来“盘一盘”你可能还不知道的,来自浙江的“神仙”好物!
浙江省嘉兴市,拥有众多食物原材料,除了大自然的馈赠,还有人为养殖的成果。在嘉兴市南湖区,一种珍贵的食材——中华白玉蜗牛,正通过标准化养殖和现代化深加工,“爬”上了人们的餐桌,也让众多食客钟爱的一道世界名菜“法式焗蜗牛”打上了嘉兴印记。
中华白玉蜗牛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可食用蜗牛,因其身体雪白如玉,故而得名。作为“蜗牛之乡”,2023年,嘉兴市南湖区中华白玉蜗牛年产量在全国占比超七成。
走进南湖区中华白玉蜗牛养殖基地的蜗牛养殖房,两侧各有一排排木头架子,每个架子从上到下,排满了一个个方形抽屉。在寒冷的冬天里,蜗牛们便集体居住在这样的“公寓”里。每个养殖池长60厘米、宽35厘米、高25厘米,居住着上百只蜗牛,十分宽敞。
“蜗牛养殖要满足高温高湿且环境阴暗的条件。”南湖区余新镇蜗牛养殖户范大姐介绍,为了给蜗牛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养殖房内安装了空调,是恒温恒湿的,实现了全季节蜗牛养殖。
蜗牛养到多大可以上市销售?“35克到40克是我们的回收标准。”嘉兴市某食品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白玉蜗牛养殖的周期一般4至5个月,产量每月大概2至5吨左右,售价约20至24元每公斤,比进口蜗牛价格要低出不少。
潜福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潜福”)总经理沈福良是当地有名的“蜗牛大王”。2006年,沈福良成立蜗牛养殖合作社,与社员签订蜗牛收购合同,采取市场浮动价与保护价相结合的模式,并推出了“技术骨干+社员+养殖户”创业帮扶机制,既消除了成员养殖的后顾之忧,又激励成员养出高品质蜗牛。
近年来,福良蜗牛合作社通过科学养殖,积极探索现代化经营方式,将蜗牛养殖业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发展为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目前,该合作社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蜗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养殖面积4000余亩,蜗牛年产量达3200吨,产值约6500万,带动七省一市525家农户进行蜗牛养殖,每年户均增收10万至30万元。
成熟的蜗牛在端上餐桌前,还要进行加工。来到潜福的“蜗牛加工厂”,煮制、去壳、烹饪、包装……一道道工序在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出的蜗牛美食,最终将销往各大知名餐饮企业。
作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多年来,潜福不断探索、研究和完善蜗牛食品加工方法,先后攻克了蜗牛冻肉批量生产技术、蜗牛冻肉保鲜技术、速冻调制蜗牛食品生产技术和即食蜗牛生产技术,开发出了涵盖不同消费市场的蜗牛产品,积极推动蜗牛精加工,形成集养殖、观光、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一条龙”产业链。
“我们目前有鲜活蜗牛、速冻蜗牛肉、调制蜗牛食品、蜗牛酱料包、即食蜗牛等5大系列产品。”沈福良介绍,在世界四大名菜中,蜗牛居首位。国内早期将蜗牛作为地方特色菜,由顶级大厨烹饪。近年来,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成熟,蜗牛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目前,潜福与国内大型连锁餐厅及各类星级酒店均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小小蜗牛的背后,实则延伸着一条通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条路以嘉兴为起点,通向全国各地。沈福良表示,接下来还将建设未来工厂和未来农场,希望能带动全国更多的农户养“牛”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