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发布:历时一年!龙泉耕地土壤完成“全面体检”
耕地的土壤质量如何
需要用一次“全身体检”来判断
如何为土壤做“体检”,要查哪些项目?
↓↓↓
日前,龙泉市农业农村局(龙泉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和浙江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土壤外业调查采样团队,在安仁镇天平村完成最后一个剖面样点的调查与采样工作,这标志着龙泉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与采样工作圆满完成。
“这个剖面能非常直观反映土壤结构、质地、斑纹及孔隙状况、土壤动物痕迹、土壤边界过渡特征、颜色差异、结核等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邵帅介绍道。
在省市专家的指导下,采样团队拍摄了混样点照片,对土壤剖面形态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与记录,采集了各发生层的容重样品、水稳性大团聚体样品等土样,这些土样将送至制样机构和相应的检测机构直至完成检测。
土壤普查就像给自己的身体做体检一样,要把土壤的土地利用变化、土地肥力状况、土壤变迁情况摸清楚,为今后的耕地质量建设、种植结构调整、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决策参考。我国先后于1958年和1979年开展全国土壤普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自2022年启动,2023年起全面铺开,计划于2025年完成普查工作。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龙泉市在2023年6月全面开展土壤普查,国家布设下达表层样点728个(其中耕园地548个、林草地滩涂180个),剖面样点52个(其中耕园地22个、林草地滩涂30个)。
“历时近1年的时间,龙泉已完成全部表层样点、剖面样点的调查采样,完成率100%。”龙泉市三普办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将及时处理样品,力争在5月10日前完成所有表层土样的检测,8月底前完成所有样品的检测。
下一步,龙泉将继续紧扣三普方案要求,做好样品流转、内业检测、土壤校核、测绘制图、成果汇总等工作,以生产服务为导向,谋划好成果应用,为持续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夯实“粮食”根基提供土壤基础,让普查成果更好地服务于龙泉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