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多措并举推动渔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走深走实
自渔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开展以来,普陀区高度重视,强化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真抓实干、多措并举推进渔农村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展茅街道获评2023年度“省农村工作指导员先进单位”。
一、强队伍,聚智增能提水平
一是壮大选派队伍,实现全域覆盖。2024-2025年选派68名指导员,派驻范围为全区渔农村,偏远小岛村、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情况问题复杂的软弱后进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实现了驻村指导员全域覆盖。指导员队伍中既有阅历丰富、经验老到的领导干部,又有善于创新、敢想敢拼的年轻力量。对于确因身体原因或工作要求无法履职的,及时更换人选,确保指导员不脱岗、不缺位。
二是优化管理制度,提高工作合力。普陀区委组织部和区农业农村局负责指导员选派、日常管理乡镇承担指导员日常管理主要责任,每个乡镇确定1名副书记或党(工)委委员主管该项工作。指导员队伍成立渔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组,2024年设大组长1名,副大组长2名,下设7个小组,每个小组设小组长,工作组协助管理指导员日常工作,认真开展督导检查,及时自查自纠。同时,充分发挥派出单位“娘家人”资源优势,安排区直部门单位挂钩帮扶,派出单位领导定期听取驻村工作汇报,了解指导员驻村工作,实现一个干部驻村,整个单位帮扶。
三是开展技能培训,夯实驻村功底。每年举办指导员培训班,在指导员上任之初通过理论教学、实地调研、经验分享相结合的形式,就基层党建实务、强村富民路径、信息撰写报送等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的工作进行授课,强化指导员基层工作的基本功,为指导员开展驻村指导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坚定信心。
二、树机制,优化管理提质效
一是加强机制建设,严格日常监督。实行钉钉打卡考勤制度,指导员在驻村期间通过钉钉打卡形式进行签到。落实请销假、出差审批制度,实行线上线下双线并行、逐级报批,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并将考勤情况作为发放驻勤补贴和开展考核评价的依据,每季度末对指导员出勤打卡、请销假情况进行统计核实。同时,对指导员日常到位出勤、参与村级事务、指导组织建设等进行督导检查,2023开展督查16次,进一步了解指导员到岗以来工作推进情况。
二是加强晾晒交流,充分取长补短。落实月度例会制度。组织各指导组每月定期召开例会,邀请乡镇分管领导参加,通过汇报工作进展、晾晒工作成效、分析问题困难、部署下步计划等,进一步紧密指导员与乡镇之间的沟通联络,强化属地管理;定期召开季度例会。由普陀区工作组大组长主持召开会议,各属地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及业务负责人、各指导组组长、副组长等参会,实现全区信息互通、加强交流学习,及时根据全区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等部署工作安排。
三是加强考核力度,激励担当作为。将指导员列入乡村振兴一线跟踪考察对象,在年度考核实行单列,按30%的比例评定“优秀”等次,且不占派出单位优秀等次名额。对驻村任期表现优秀的给予优先晋升职级、评定职称,让干得好的指导员更有干劲,更有奔头。
三、强保障,主动关怀提干劲
一是及时下拨相关补助。2023年向乡镇下拨共计8万元出行补助,为指导员新添置40辆工作电动车,解决在派驻村交通出行不便的问题。每季度末由区农业农村局统一下发出勤补贴。同时,加强与派出单位沟通,确保各单位及时为指导员发放通信补贴以及必要生活工作保障。
二是落实帮扶救助专项资金。为保障指导员切实开展低收入渔农户帮扶工作,区农业农村局与区财政局联合发文,2023年为区派、镇派指导员驻村工作的每个村安排帮扶救助专项资金5000元,共计发放32万元,用于帮扶民政部门建档立卡的低收入渔农户和走访慰问相对困难群众,保障指导员访贫问苦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是切实解决生活问题。由所在乡镇提供住宿、办公地点并解决用餐问题。2024年,3名省派指导员到普陀后,为他们每人安排了1套人才公寓,家具齐全,实现“拎包入住”,在所在村安排固定的办公室及就餐地点,同时还发放了电动车,切实为省派指导员开展驻村工作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