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农村局深化巡查工作“颗粒度”保障污染防治见实效
2024年,县农业农村局针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巡查工作中主体环保意识减弱、隐患排查不到位、整治成效不明显等突出问题,积极推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巡查颗粒度管理。通过强化干部责任、细化巡查内容、优化监管程序、突出整改成效,切实解决“查什么、怎么查、如何改”关键问题,实现巡查全覆盖,保障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一、全面梳理流程,制定“一目了然”式清单
一是紧贴养殖流程,梳理问题隐患。以问题为导向,紧密围绕畜禽养殖过程中粪污的产生、收集、贮存、处理、沼液消纳等各环节,全面梳理存在的常见问题隐患,共计八大类别,涵盖28个常见隐患点。通过颗粒度清单,对每类隐患的表现形式进行细致划分和描述,以具象化形式展现隐患问题,为巡查工作提供清晰指导。
二是紧贴监管职责,明确巡查要点。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结合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执法等部门以及乡镇(街道)监管职责,梳理形成畜禽污染防治监管工作的巡查要点,共计25条。明确各部门在巡查工作中的重点任务和责任,确保巡查工作有的放矢、高效推进。如生态环境部门要重点加强对养殖场治污设施的监督管理,农业农村部门主要负责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指导和服务。
三是紧贴隐患问题,制定整改措施。以清单化管理为抓手,针对梳理出的如雨污分流、污水处理、消纳管网等八大类别隐患问题,逐一对应管网跑冒滴漏、粪污露天堆放、污水满溢等常见表现形式,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建议16条。今年以来,生猪养殖场污染防治巡查工作中发现问题39个,参照整改措施建议已按期完成整改37个,整改完成率为94.9%,其中常见问题整改完成率为100%。
二、精准把握关键,呈现“分条缕析”式内容
一是强化“一场一干部”日常巡查。全面推行“一场一干部”日常巡查工作是我县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颗粒度管理的关键环节,全县459家生猪养殖场均纳入联场巡查范畴,实现全覆盖。通过深入剖析巡查工作的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进一步细化了联场干部的职责颗粒度、巡查标准颗粒度以及问题处理颗粒度管理,明确了巡查的具体要求、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为巡查干部提供俱全的规范指导,确保巡查工作的有效性与规范性。
二是依托“颗粒度管理”提升实操能力。乡镇(街道)联场干部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巡查工作主力军,针对联场干部人员变动大、新进人员缺乏巡查经验等问题,龙游县畜牧业发展中心利用颗粒度清单精细化、条理化呈现特点,优先组织小南海镇、湖镇镇、模环乡3个养殖体量大的乡镇开展集中培训及方法解读,共计培训141人次。通过深入分析案例、逐项对照条目、模拟实际场景等多种方式,有效帮助干部迅速掌握颗粒度管理的核心要点,减少对专业知识的过度依赖,显著增强工作实际操作能力。
三是深化“行业监管+联合执法”协同机制。以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两不误、两促进”为原则,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导向,自2020年起,累计发放补助资金2894万元用于支持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项目。将沼气池清渣维护工作纳入清单化管理体系,并根据实际清渣量给予25元/立方米补助,每年成功激励养殖场清渣约20000立方米。每年至少开展4次联合执法行动,上半年共联合检查养殖场20家。注重加强对第三方监管信息的结果运用,建立、完善各类上报问题的分析研判、交办函告机制,确保各类问题整改闭环。
三、强化职责分工,实现“按图索骥”式监管
一是升级管理制度,压实逐级责任。通过制定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监管的通知》,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明确部门职责,加大属地管理,增强污染防治意识,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畜禽养殖污染违法违规行为。以颗粒度清单为切口,同步完善了《禽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台账》及《龙游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巡查记录表》。
二是坚持开门整治,优化台账管理。依托颗粒度管理的精细化、透明化特点,优化污染防治巡查工作的台账记录方式,直观展示巡查进度、关键节点、责任人、整改时间及完成情况等信息,做到坚持开门整治,接受群众监督,方便交叉检查。如《龙游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巡查记录表》一式两份,部门实地巡查时既能开展隐患排查,也能通过巡查台账查看属地联场巡查开展情况及成效,实现“按图索骥”式监管。
三是贯通信息壁垒,加强巡查联动。建立“双渠道、双机制”监管体系,即沟通反馈渠道和信息共享渠道,研判整改机制和联动监管机制,贯通信息壁垒,形成“群众—养殖主体—乡镇(街道)—机关部门”为一体的上下联动机制。既能防止上级决策脱离实际,又能防止下级落实简单机械;既能填补各自为战工作中出现的监管盲区,又避免业务交叉问题中出现的推诿扯皮;既能层层压实加强巡查联动,又能互相监督遏制四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