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场农药使用“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在浙举办 | |||
| |||
6月12日-13日,为贯彻落实《农药管理条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要求,切实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科学安全用药水平,抓好水稻二化螟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结合202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要求,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浙江省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在宁波市举办了2024年全国首场农药使用“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暨新型杀虫剂抗药性二化螟防控技术培训会。此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浙江、上海、安徽等7个南方水稻主产省的植保技术人员、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代表、农资经营主体等100余人参加会议,1.36万人次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本次会议。 会议正式启动了2024年首次全国农药使用“安全生产月”系列培训活动,并向基层植保人员和服务组织代表赠送了科学用药书籍和防护服100余套。活动观摩了位于余姚市阳明街道的浙江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定额制施用)示范基地,展示了乙基多杀菌素等新型杀虫剂对抗药性二化螟田间防控效果,交流了水稻,并就水稻二化螟抗性发展现状及其综合防控技术、农药科学安全使用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药械处张帅处长指出,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是保证农业丰收、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近年来,水稻二化螟虫源基数大、抗药性水平高等问题突出,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对水稻生产造成威胁。各地要充分认清形势,因地制宜抓好关键防治时期科学用药技术指导。一是强化试验示范,在不同抗性水平地区积极开展不同作用机理药剂防治二化螟试验示范,突出把好选药、用药关。二是强化科学用药,坚持达标防治、适期防治、轮换用药,避免盲目加大施药剂量、增加使用次数,延缓抗药性发展。三是强化综合防控,因地制宜集成使用深水灭蛹、低茬收割、灯诱性诱、高效药剂等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控措施,示范推广带药移栽农药减量技术,有效控制二化螟发生危害。 截至目前,我省各级植保部门持续强化监测预警,深入开展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落实翻耕灌水杀蛹190.46万亩、性信息素群集诱杀技术35.37万套、种花留草200余万亩,举办各类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培训70余场、5000多人次,累计开展二化螟科学用药防治301万亩次,有效控制了一代二化螟对我省早稻危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