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植保农药站发布梅汛期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
入梅以来,我省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天气,造成大面积田间积水及部分农作物受淹,土壤水分饱和,田间气温适宜,湿度高,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当前,水稻“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迁入明显,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害流行风险较大;蔬菜渍害、疫病以及果树黑点病、溃疡病等病虫害发生流行风险较大。为做好强降雨后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减少灾害损失,特制定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水稻病虫害。1.加强稻田管理。受淹后的稻田,应及时排水和扶苗。灾后生长偏弱的稻苗,可喷施适量磷酸二氢钾,提高植株抗病力,加快植株复壮。2.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水稻“两迁”害虫迁入情况,加大田间调查频次、范围,科学研判发生趋势,及时发布病虫情报。3.抢晴开展病虫害防治。浙南、浙中、浙西稻区重点加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防治,稻飞虱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等药剂在低龄若虫期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四氯虫酰胺等药剂在卵孵-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防治。浙中、浙西稻区老病区重点做好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预防,药剂可选用噻唑锌、噻霉酮等;山区、半山区老病区重点做好稻瘟病的预防工作,发现叶瘟急性症状或发病中心时,可立即选用三环唑、春雷霉素等进行防治。
二、蔬菜病虫害。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开沟排水,通风降湿,田园清洁。雨后及时喷施适量的复硝酚钠或赤·吲乙·芸等增强植株抗逆性,喷施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预防病害。严重田块及时清园,选用石灰氮等闷棚土壤消毒处理。2.做好病虫害防治。重点做好疫病、青枯病、炭疽病、细菌性软腐病等高温高湿型病害预防。瓜类疫病:发病前可选用精甲·锰锌、霜脲·锰锌等药剂,发病初期可选用氟菌·霜霉威,烯酰吗啉、嘧菌酯等药剂。蔬菜细菌性病害:在发病初期选用噻菌铜、氢氧化铜、噻唑锌或春雷霉素等药剂。草莓炭疽病:可选用吡唑醚菌酯、肟菌·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药剂,重点喷雾匍匐茎和短缩茎。蔬菜害虫:防治瓜绢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甲氧虫酰肼等;防治烟粉虱,可选用螺虫·噻虫啉、氟啶虫胺腈等。
三、果树病虫害。1.及时开沟排水,适度疏枝蔬果,清除落叶落果。2.做好病虫防治。柑橘重点防治黑点病、溃疡病等,药剂可选用代森锰锌、噻菌铜等;葡萄重点防治灰霉病、霜霉病等病害,药剂可选用唑醚·氟酰胺、氟菌·肟菌酯、啶酰菌胺等。临近采摘期的果园注意药剂的安全间隔期。
四、注意事项。1.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时田间要有水层,防治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细菌性病害要用细喷雾,用足水量,提高防治效果。2.使用植保无人机防治病虫害时务必安全操作,水量不得低于2L,避免对周边作物产生漂移危害。3.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制度。4.高温季节注意用药安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