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村村抱团共富“大溪边模式”

2024-06-24 08:49:16

信息来源:衢州新三农

浏览次数:    字体:[ ]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近年来,开化县大溪边乡紧紧抓住红高粱土特产发展主线,打开了农村生态产品转换新通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绘就了“人人有事干、家家有收入、村村有产业、处处有美景”的美好画卷。

一是党建统领构建共富联盟,化个体为抱团。以“高粱红”党建联建联盟为载体构建共富联盟,建立“一月一现场、一季一例会”联盟工作机制,通过强村带弱村、集体带农户、党员带群众,将全乡的资源整合起来。全乡通过整合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实现了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最大化。12个村集体联合成立的开化六都公司和县两山集团合资建设的红高粱创服中心项目已经完成主体工程,项目建成后将直接提供70余个就业岗位,每村每年将获得分红收益20万元以上。

二是因地制宜打造共富产业,化单一为融合。传统产业把一二三产互相隔离、各自发展,农村只生产初级农产品。大溪边乡跳出传统思维,从红高粱种植到红高粱酒酿造,再到红高粱旅游,实现三个产业链同步发展,不再只简单卖初级农产品。通过举办红高粱、油菜花等节庆活动,积极打造独有的“夏种高粱、秋看高粱红、冬种油菜、春看菜花黄”的美丽梯田景观,向市场销售有较高附加值的红高粱白酒、民宿(农家乐)等农业旅游增值产品,形成良性互动,把红高粱产业经济效益发挥至最大化,带动村民增收。

三是因人施策开展技能培训,化农民为专家。结合乡村振兴讲堂积极开展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开展“红高粱师傅”技能培训,提升农民职业技能,提升红高粱种植成活率,提高红高粱产量。使在家的村民成为红高粱产业发展的行家里手。通过对接浙江大学、省农科院等各级科研部门,创建了省级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基地和红高粱市级3A乡村振兴讲堂、实训基地等,每年指导和培训本地村民40余场次4000余人次。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