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链条防控体系 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2024-06-26 09:53:18

信息来源:嵊州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嵊州市是传统农业大县,也是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畜牧业重点县,主要以生猪、家禽养殖为主。我市生猪存栏13.39万头,家禽存栏290.8万羽,生猪、家禽产量位居绍兴第一,产业发展稳定。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对动物防疫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有效保障了我市畜牧业的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围绕单场防疫水平,提升全县域防疫能力

一是主动作为,开展生物安全提升行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地制宜,以把好“六扇门”为重点,为养殖场编制“一场一策”生物安全提升方案。促使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更加健全,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整体大幅提升,切实筑牢养殖环境防控屏障。目前生物安全提升改造已覆盖全市养殖场。

二是与时俱进,组织多形式技术培训。邀请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专家,通过现场培训会、网络视频讲座、实地踏看指导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专技人员和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和技术水平。目前已培训2300余人次。

三是以点带面,组建“1+N”防疫指导服务队。针对我市养殖场较多的情况,开展“1+N”防疫技术指导工作,其中,“1”是一名畜牧兽医专技人员,“N”是根据区域划分内的养殖场,确保每个养殖场有专人全面、及时的解决养殖场的防疫技术需求。

二、围绕联防联控,稳固全县域防疫水平

一是建设智能化车辆洗消中心,实现畜禽车辆洗消全覆盖。建成两个畜禽车辆智能化洗消烘中心,并按照“市级指导监测,乡镇管理运行”的模式投入使用。自运行以来,已洗消畜禽车辆2万余辆,有效切断了传播途径这一重要环节,来自畜禽调运环节的疫病风险显著下降。

二是完善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实现无害化保险联动全覆盖。以农业农村局牵头,城市执法、市场监管、公安等职能单位配合,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全链条闭环监管工作。以“应保尽保”为原则,签订农业政策保险协议,并从“属地乡镇、保险公司、畜牧兽医、处理中心”四个层面联合开展无害化处理行动,有效遏制病死畜禽随意丢弃的问题。

三是培育第三方组织服务模式,实现“先打后补”全覆盖。在省厅专家两个月的驻点指导下,我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谋划出一套可操作、可借鉴、可复制的“先打后补”工作体系。在散养户问题上,以“乡镇购买服务、企业聘用人员、农业部门管理”的方式培育7家第三方服务组织,服务范围覆盖了全域。目前,上传使用疫苗680万毫升/头份,累计补助资金320万元,在有效的保护了易感动物的同时,惠农政策直补到户。

三、围绕防疫队伍体系建设,夯实体系运转根基

一是引进人才,确保畜牧兽医队伍高质性。为充实畜牧队伍,我市出台优惠政策,引进研究生等人才,畜牧机构有研究生学历8人,共有工作人员35人。为更好的服务养殖场,设立乡镇兽医站,站内人员55名,并根据片区设有6个产地检疫申报点和1个屠宰检疫申报点,负责全市的检疫工作。

二是派驻干部,强化乡镇畜牧业工作高效性。我市安排编制内畜牧干部派驻至乡镇,进行该辖区内的畜牧业专项管理,也承担着部门与乡镇间的“枢纽”作用。目前,全市乡镇都已安排1至2名畜牧干部,有效加强了部门与乡镇间的沟通交流,强化畜牧线的工作能效。

三是购买服务,发挥基层兽医站身份多重性。全市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用于购买动物防疫服务,其中市财政每年安排275万元/年进行检疫购买服务;每个乡镇安排5万-30万元不等防疫专项资金用于防疫购买服务,增加了基层兽医的工作收入,有效稳定基层专业兽医队伍。

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全力抓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动物防疫屏障,促进我市畜牧业畜牧业健康发展。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