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为基层“降压减负”,扎实开展乡村振兴领域整治行动
普陀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扎实开展乡村振兴领域整治行动。多措并举助力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管理,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强化政策资金全过程监管,实现基层的“降压减负”。
一是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对基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项目资金支持保障力度、指导督查力度和管理力度。今年争取乡村振兴绩效奖补、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等省级以上补助资金3900万,落实美丽乡村建设区级配套资金4530万元,全面减轻项目资金压力。加强设计督查检查,对建设过程中发现过度“涂脂抹粉”、大量使用高标大理石、护墙过度硬化等设计问题实行一票否决、严格控制项目预算、优化设计等举措。聘用6名环境卫生专职监管员、应用无人机设备多维度监管乡村环境,减少基层检查巡查人工成本。
二是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开展“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缓解我区永久基本农田“碎片化”问题,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库。有效平衡“保护”与“保障”,对耕地占补平衡工作进行科学研判,算好耕地保护“一本账”,重点指导后备资源薄弱的乡镇,分类稳妥有序开展耕地流入工作。积极与省厅对接,优化偏远海岛巡查打卡点位,有效减轻基层负担做好政策完善和数字化应用优化升级,提升耕地保护技防水平。
三是强化乡村振兴资金项目监管。强化项目资金支付监管、预算绩效管理和事后绩效评价。截至5月底下发红动蓝湾和美海岛建设资金、省级农业现代化先行资金等1973.49万元,支出854.95万元,预算执行率43.32%。强化项目预算绩效目标的申报与审核,做到细化、量化,确保列入年度预算的项目切实可行。组织开展2023年度农村综合改革资金绩效自评,同时积极配合省厅开展2023年中央涉农转移支付资金、2023年市级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