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鲜食大豆飞播 探索智能农业新路径

2024-07-05 08:43:11

信息来源:嘉善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嘉善县惠民街道大泖村无人机飞播试验田块的鲜食大豆,即将进入收割阶段。大豆的长势如何?产量又怎么样呢?一起去看看科技助力绿色生产给农业带来的改变。

在大泖村丰产粮油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农技专家们正拿着尺测量选定的测产面积,等测量完成后,工人们开始采摘称重。

今年是大泖村第二年进行鲜食大豆飞播试验,无人机飞播面积约10亩。原计划将进行机械化收割,由于连续的降水天气,让机械收割受到影响,于是采用人工测产,精准度也会更高。“我们在试验田块选了3个点,每个点为20平方米,把大豆全部摘下来称重。”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研究员朱丹华介绍。据悉,这10亩田块,播种时采用无人机飞播方式,五分钟之内就完成播种;如果采用播种机进行播种,一个人一天可播种18~20亩左右;而人工种植一天,一个人效率是在一亩左右,播种效率相差巨大。

“从今年的生产成本来看,每亩地我们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1000元左右,也就是说节省人工劳动力4.5个左右。”嘉兴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章永根介绍,大泖村作为嘉善的纯农业村,共有耕地面积4000多亩,位于大泖村的丰产粮油专业合作社拥有丰富的种植经验,但是由于目前人工劳动力比较紧张、用工成本比较高,合作社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从而实现降本增效,去年是合作社第一年进行试种。这几年,合作社着力在提高农业生产过程智能化、机械化上下功夫, 从而带动区域农业实现便捷化、高效化。今年也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对于无人机飞播鲜食大豆也摸索出了更适合的耕作方式。

“先进行浅层的翻耕,飞播完以后再用旋耕机耕2~4厘米的深度覆土,再把沟加宽加深至30公分。”章永根介绍,大豆播种不能露子,否则成苗率很差,苗也不健康,必须要入土,同时在日常管理中要防草害进行除草,注意病虫害防治。经过测产统计,人工播种产量为每亩1077.12公斤;无人机飞播产量为每亩1131.59公斤;无人机飞播比人工播种每亩增产54.47公斤,增产5%。

大豆收割完成以后,将进行水稻机插秧作业,采用“稻豆轮作”模式为肥田增产、百姓增收。

“现在大豆播种越来越规模化,但规模化跟机械化又是相辅相成的。飞播虽好,也要克服一些技术问题,比如控制播种的密度、出苗率等等。从试验结果来看,产量还是可以的。”朱丹华说,无人机飞播鲜食大豆试验的成功,对于现在传统人工种植的方式,有了现实意义。

据了解,今年嘉善县春季鲜食大豆种植面积超4000亩。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这几年,嘉善也一直积极探索智能农业新路径,以提高劳动生产力、资源利用率,并降低劳动强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