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蓄能新质生产力,解锁田鱼产业做优做强新路径
近年来青田县蓄能新质生产力,致力于做好田鱼产业发展文章、培育稻鱼全产业链、完善田鱼品牌监管体系、推动农遗研学模式迭代升级、构建农遗旅游品牌,解锁了田鱼产业做优做强新路径,2023年全县稻鱼共生系统面积达到6.54万亩,其中水稻平均亩产480公斤,田鱼平均亩产29.5公斤,稻鱼共生总产值达到3.04亿元,同比增长8.57%。
青田县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发力:
一是田鱼养殖。健全政策体系。积极整合国家、省市支农惠农政策,健全田鱼原种选育、基地补助、土地流转等稻鱼全产业链扶持政策标准。重点扶持稻鱼共生生产设施建设、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科技研发。深化养殖技术。加强高校合作,研发优良田鱼品种,推广优良养殖模式。培育养殖人才。扶持经营主体,不断完善稻鱼共生技术标准,定期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升田鱼养殖户专业技术水平,培养田鱼产业发展骨干。
二是产业升级。在稳固现有稻鱼共生产业基础的情况下,一方面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探索青田田鱼传统吃法以外的加工形式,提升田鱼附加价值。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发挥青田田鱼品牌效应,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实现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田鱼全产业链。
三、市场监管。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针对目前存在的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不高、田鱼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制定有力举措,加强市场流通监管力度,常态化开展质量检测和执法。加强源头管理,促进田鱼产业诚信经营,维护青田田鱼金招牌。
四、农文旅学融合。做好“农遗+研学+旅游”文章,探索主题研学模式。围绕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和方山乡优质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打造农遗特色教程,提供实地体验平台,完善研学评价机制。推进稻鱼产业同乡村旅游相结合,加快集稻鱼共生系统保护、稻鱼共生技术示范、农业文化遗产展示、农耕文化体验观光为一体的稻鱼共生光观农业发展,打造农遗精品旅游线路,完善停车场、民宿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农遗研学、农事节庆等活动宣传力度,构建特色青田农文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