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各地信息
桐乡: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养羊与秸秆循环经济

发布日期:2024-09-06 信息来源:桐乡市农业农村局


在濮院镇新港村,养羊的农户逐渐减少,土灶的使用也变得不那么普遍,地里的秸秆成了头疼的问题。然而,自从村里建立了一个大羊场后,农民们的生活多了一份喜悦,因为地头收获的番薯藤、玉米秆、毛豆秆、茭白的叶茎和水稻秸秆都能换成现金。

最近,随着玉米不断上市,新港村的乡间小道上时常能看到一辆辆载满玉米秸秆的农用车和三轮车,它们目标一致地驶向桐乡市濮院兴朗家庭农场。“农户种几分地的玉米,收集那些没有用的秸秆还能换几十块钱,大家都很开心,口耳相传,附近的村民都纷纷送来。”9月4日,农场刚刚收到了新一批的玉米秸秆,工作人员在TMR饲料搅拌机旁忙碌着,对秸秆进行加工。只见被迅速打碎的玉米秸秆,和输送带上的豆渣、啤酒渣等饲料一同落入搅拌仓,经过混合搅拌,制成湖羊的“营养餐”。“玉米秸秆中富含大量可利用的纤维和粗蛋白等营养物质,是极好的湖羊饲料。”陆连兴说,等到9月下旬大量收购玉米秸秆时,他们还会将其进行青贮处理。“就近消化秸秆,为我们节省了不少成本。”陆连兴详细计算了一下,外地采购玉米秸秆的成本在400-500元/吨,其中运输费用就超过200元/吨,而本地收购的成本大约为200元/吨。“这袋袋鼓鼓的东西是从粮食烘干厂收来的瘪谷,还有玉米淀粉加工后的残余物。”陆连兴一一介绍了湖羊的本地饲料来源。作为规模养殖湖羊20多年的养殖户,陆连兴始终坚持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的理念。“仅玉米秸秆,现在每天就能消耗3000公斤。”这个存栏量超过10000头的羊场,就像一个大型的消化系统,不断吸纳周边的秸秆及农副产品的“下脚料”,并将其转化为鲜嫩的湖羊肉。此外,陆连兴还提到,农户们把玉米秸秆拿过来,能够等价兑换成羊粪,再用作肥料。羊粪是一种高效的有机肥,不仅能减少土壤板结,还能提升土地的养分,从而提高果蔬、苗木和茶叶等作物的产量。“完全不愁卖,有多少就能卖多少,许多来自海南、福建和江西的种植户都主动联系我们。”每年在兴朗家庭农场,出售的羊粪以有机肥的形式超过2000吨。陆连兴在湖羊养殖上对资源化利用的重视,并非始于今日。上世纪90年代末,他便是我市首批规模养殖湖羊的探索者之一。当时,他面对冬闲田的资源,开始向农户“租用”这些土地,种植黑麦草作为羊饲料,租金则以羊粪还田来改良土壤肥力。他也是我市首个成功实施架空养羊的养殖户,通过架设“栅栏”在羊舍底部,让羊粪能够直接漏到下面进行处理,之后打包作为有机肥发往全国,稻草则可用于饲料。这样不仅解决了羊舍潮湿的问题,还减少了羊只腐蹄病的发生。

“垃圾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粪污和秸秆何尝不是如此?在我市,像濮院兴朗家庭农场这样的养殖主体越来越多,它们通过资源化利用“垃圾”已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宜居乡村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依托全国畜牧业绿色低碳科技服务流动站,桐乡市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新模式。随着政策的引导,愈来愈多的养殖主体加入到资源循环利用的行列中。





版权所有:浙江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