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盘活农民“三资” 聚力收入缩差
近年来,平湖市聚焦联农带农政策、夯实强农促富举措,鼓励农民以自有资金、房屋资产、土地资源等“三资”要素盘活致富渠道。通过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入股项目享分红、闲置农房有租金、土地流转增收益,有效激活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潜力。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997元,城乡收入倍差持续缩小至1.53。
创新众筹经营,让农民口袋“富”起来。立足于盘活农民现有闲散资金,享受更多乡村发展增值效益。近年来,我市在原有低收入家庭入股飞地抱团项目实现增收的基础上,迭代“集体+”模式,支持农户通过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参股到高收益、低风险的共富项目中,共享发展红利。如新埭镇大齐塘村众筹共富码头一期项目是全市首创众筹码头项目,总投资1365万元,全村574户村民参与众筹,认购股份,共计筹款641.8万元,占比47%,目前码头年租金180万元,已累计向村民分红208.7万元。为推进“集体+”众筹扩面提质、拓宽低收入家庭共富领域,我市创新项目多元投入机制,除“集体+村民”外,还涵盖“集体+集体”“集体+国资”“集体+强村公司”“集体+社会资本”等发展模式,通过集体带农户的方式,让低收入家庭入股项目选择性更多、覆盖面更广。全市有600多户低收入家庭通过“自己掏一点、集体出一点、企业帮一点、银行贷一点”等“八个一点”多元众筹方式,入股到农事服务中心、共富码头、加油站、共富大棚等项目中,每年可获得8%-10%的稳定收益,目前低收入家庭通过共富体项目年分红约60万元。
聚焦闲置农房,让沉睡资产“活”起来。针对乡村闲置农房小切口,在城乡结合部、美丽乡村节点探索多形式、多样化的“新乡邻”乡村治理模式。支持村集体向农户承租闲置农房进行装修升级,整合出租给企业职工、外地务工、乡村游客等,不仅解决了零散出租带来的村庄管理、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等难题,更提高了出租收益,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全市采用“集体+村民”“集体主导+公司参与+村民共建”等模式,累计建成“新乡邻”人才公寓、精品民宿、共享厨房、老年公寓等超50余幢,村集体+出租农户年增收超200万元,间接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为充分挖掘“屋顶资源”增收潜力,近年来,我市助力实施乡村“阳光共富”工程,因地制宜在符合条件的镇、村、企、低收入家庭屋顶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变“沉睡资产”为“共富源泉”。如,曹桥街道低收入家庭通过个人自愿申报、企业入户勘察、三方协议签定等流程参与到“阳光共富”项目中,全街道参与项目107户低收入家庭,不仅能就近享受到绿色电源,每年每户还能通过余电上网产生“阳光收益”1200元。
探索标准地价,让土地资源“动”起来。土地是农民的“根基”,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特有的基本权益。近年来,我市规范和优化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农户自愿将土地经营权委托村级组织统一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农户委托流转率83%,平均每亩承包地农户增收约800元。为有效保障和平衡村集体、承包方、经营方三方权益,创新构建了土地流转“标准地价”模型,即规模土地流转价格由“农户土地经营权委托流转价+基础设施使用管护费+委托流转市场竞价增值”组成,并完善“价格+资格+经营”市场化综合议价规则,从3个维度7项指标综合统筹考量竞标主体,促进农地提质增效,全市已累计建成农业标准地37836亩。为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价值的受益主体,探索建立委托流转增值收益农户分享机制,农户除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外,集体增值部分还可获得二次分配金,2024年底,我市土地流转二次分配金额501万元。部分村6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年额外增加360-720元补助金,真正实现一地生“三金”,做活了农地提质、主体提优、农民增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