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县 “三管齐下” 破解酸化耕地治理发展瓶颈

2025-04-30 14:10:55

信息来源:龙游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近年来,龙游县大力实施酸化耕地治理项目,针对1万亩酸化严重的耕地连续三年进行治理,大量调酸物资的施用,酸化趋势得到一定遏制。但受物资机械施用、治理规模、资金投入、劳动力短缺等影响,当前酸化耕地治理全覆盖遭遇瓶颈,制约健康土壤培育成效。

一是受机械施用制约,“全覆盖”难度大。酸化耕地治理需要大量的施肥机械投入,目前施肥机械无资金补助,农户购买意愿较低。同时受地理条件与自然环境因素制约,部分山区丘陵地带土地零散分布,散户较多,不利于机械化作业,酸化耕地治理实现“全覆盖”难度较大。以我县为例,酸化耕地22.29万亩,2022年-2024年连续三年酸化耕地治理面积10000亩,实施对象均为大户,未针对一般农户实施。

二是投入多回报少,农民主动参与意愿不强。酸化耕地治理投入一般需要200-300元/亩,但产生效益相对偏低。以我县水稻种植为例,亩产值1500元,除去化肥等物资成本700元、农田承包金800元,基本无净利。酸化治理主要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明显,只能依靠政府大量投入资金进行支撑。

三是劳动力需求大,农村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目前,农村年轻人口外流严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年纪普遍较大,劳动力出现断层现象。酸化耕地治理需要施用大量物资,且施用季节性强,多在上季作物收获至下季作物播种的农忙时间,施用时间比较集中,导致酸化治理物资施用时期,劳动力严重缺乏,影响酸化治理实施效率及成效。

为此建议,一是加快普适性施肥机械研发改进,针对施肥机械予以补助,降低人工费用。加快土地流转,鼓励小散农户加入合作社、联合社,发展规模化农业。二是争取资金和项目,优先将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作的承包田为重点酸化治理对象,培育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组织,制定优惠政策,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三是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持政策,推动建立标准化区域服务站,引导农村劳动力加强与社会化服务组织合作,提升本地劳动力待遇水平,缓解农村劳动力供需矛盾。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