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探索多村联合模式蹚出强村富民新路子

发布日期:2025-05-16 信息来源:舟山市农业农村局


舟山市积极探索多村联合模式,推动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统一配置,攥指成拳、协同发展,走出了一条资源联享、产业联营、组织联建的强村富民新路子。2024年,全市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达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19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2:1,是全国城乡收入最均衡的地区之一。

一、资源联享,联村联建蹚出“共富路”。聚焦破解村集体经济规模小、布局散、基础弱难题,大力推进县域统筹,探索跨岛联建、联村联建的组团发展模式,推动集体经济强筋壮骨。如普陀区组建“红动蓝湾”强村共富公司,3岛7村积极开展跨岛联建,通过资源联享、项目联建,打造蚂蚁岛红色游、桃花岛度假游和登步岛研学游基地,推动虾皮精深加工体验、大岙村农业园、海上桃花源未来农场等项目落地,每村年集体经济年分红超7万元。同时带动各村产业发展,登步岛黄金瓜年产值超13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稳定在800余万元。嵊泗县大力推进联村联建,于2016年全县6个乡镇28个村社成立联村公司,通过联合购置物业收租,年村均分红近10万元,2024年,该县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27.6万元,同比增长11.3%,年增幅已连续两年超过10%。

二、产业联营,片区组团结出“共富果”。依托党建引领,跨区域构建片区发展联合体,推动规划建设一体,产业发展联动。如定海区新建村联动周边5村组建共同富裕联合体党委,创新实施“1+1+5+X”联建机制,串联特色点位设计祈福禅修、农田趣游等4条主题游线,大力发展“艺术+生态+旅游”产业,2024年,“大新建片区”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7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700万元,同比增长8%;片区6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49.2万元,同比增长19.4%。强化重点村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片区带全域,组团促互补,形成头雁领航、雁阵齐飞格局。如普陀区展茅街道8村共建形成“3+3+2”“大黄杨尖”乡创共富发展体系,即3村抱团共建产村融合共富示范带,3村连片打造绿色农林产业经济带,2村聚合谋划海洋经济综合发展带,有机串联展茅全域,带动乡村运营年收入超1500万元。2024年片区集体经营性收入达779.8万元,同比增长22.4%。强化优势互补,片区联动营造场景、植入业态,激活带富动能。如岱山沙洋、龙头片区依托鹿栏晴沙景区资源,串联海、田、村板块,一体推进“半海半田半片街”建设,打造乡村会客厅、共享庭院等特色场景,吸引文旅业态8个,春节期间接待游客超4000人次,日均营收达1.5万元。

三、组织联建,村企联动开出“共富花”。注重组织联建,探索建立校地产研融合机制,推进土特产全链发展。如嵊泗县探索成立“一颗贝”产业链党委,整合21家县属部门、高校、企业、乡镇资源,构建党建赋能协同体系,推动贻贝“苗种培育、养殖管理、生产加工、销售流通、文旅融合”全链条发展,已创建省级、市级博士创新站2个,先后攻克厚壳贻贝人工育苗育种、选优选育等科技成果27项,2024年,嵊泗县贻贝养殖总产值达12亿元,养殖户户均收入约30万元。强化优势互补,村企联动激活多元创富动能。如岱山县高亭镇渔山村等5村与浙江鼎盛石化工程有限公司组团联建,建立“红色渔山”共富工坊,设计精品研学线路3条,打造红色旅游产业综合体,渔山村实现年承接活动1500余次,接待游客2.1万人次,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幅连续三年超过60%,2024年达到98%,村民年平均增收9000余元。强化资源整合,多方聚力破解发展难题。如普陀区蚂蚁岛依托“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成立共富工坊,签订统收统销公约,制定虾皮产销标准,大力研发新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工坊成立以来,虾皮产品价格提升4倍,带动全岛经营户年均增收126万元;与省属国企签订产品定向采购协议,产品上架全省236个高速服务区,并通过成立村播小分队、邀请旅游博主等方式开展线上直播活动,有效破解销售难问题。






版权所有:浙江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