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循时转,全链赋新章嵊州市推动茶资源高值化利用助力茶农茶企增收

2025-07-15 10:27:07

信息来源:嵊州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近年来,嵊州市立足生态优势,锚定名优茶、出口茶、新茶饮三条跑道,通过打好“高端茶树品牌、原料茶扩规模、深加工提价值”的组合拳,推动茶资源全周期高值化利用,助力产业转型和茶农茶企增收,实现“一片叶子富一方人”。今年,嵊州被列入省级乡村“土特产”(茶叶)精品培育试点,并争取到省级财政资金1000万元;茶叶产业综合产值已突破43亿元,带动相关从业者年增收超3亿元。

一是树品牌,做好名优茶。做大做强 “越乡龙井”、“嵊州珠茶”区域公用品牌,组织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全国农交会等大型展销会、浙江省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能大赛等活动,邀请央媒、省级媒体报道宣传,吸引网络达人、潮拍客拍摄采风,探索“直播+ 图文+短视频”三位一体式内容整合营销,提升品牌曝光度。同时,从龙井茶炒制技艺技术培训、普及与提高入手,对全市8万户茶农进行面对面的服务培训,提高全市龙井茶炒制水平。“越乡龙井”先后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十大名茶、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20强,50多次获得国内外名茶评比金奖。2024年,“越乡龙井”分别入选浙江省首批土特产百品榜和全国名特优农产品名录,品牌价值达41.31亿元,品牌感召力在浙江省县、市(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中排名第一;2025年,承办“越乡杯”浙江省龙井茶炒制技能大赛,嵊州10名参赛选手均获奖。

二是扩规模,做好出口茶。发挥出口茶企在资金、技术、人才、营销等方面优势,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建设大型茶叶初制加工厂,积极开展茶叶连续化加工设备的研发,提高茶叶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为茶企自身提供优质可控的原料,实现产、供、销一条龙。鼓励到市外拓展规模型茶叶基地,每建立5000亩以上茶叶基地补助5万元。目前,全市拥有精制茶厂30余家,其中茶叶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5家,年销售3亿元以上企业2家,约占全国绿茶出口量的1/5,是全国最大的茶叶加工出口集散中心。今年上半年,全市茶叶出口企业共计消纳青叶4.6万吨,助农增收11.84亿元;华发茶业1-6月出口量达1万吨,销售额达4000万美元,同比增长25%和60%。

三是深加工,做好新茶饮。聚焦瓶装茶、现制茶饮等新茶饮市场,开发眉茶、香茶、灵韵茶等新品种,打造高、中、低三类订单合作模式,使嵊州成为“蜜雪冰城”“农夫山泉”“奈雪的茶”等头部新茶饮企业的原料茶供应基地,促进茶叶产品价值链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今年以来,新茶饮发展势头迅猛,涌现了春水堂茶业、三季茶业等一大批新茶饮企业,华发茶业也进军新茶饮,上半年销售位居全省首位。重新构建“龙头企业+加工大户(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链模式,如浙江春力茶业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盘活闲置茶厂,投入数字化炒茶设备,联结600多户茶农收购青叶,助农增收1000多万元,实现从“一季茶”到“三季茶”的转变。此外,主动探索茶旅新业态,以“名茶+名宿+名牌”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了西白山茶多酚乐园、上坞山露营茶派、贵门茶事研学等一系列茶旅新兴业态,提升了茶叶链新价值。2024年,嵊州市饮料用茶销售量达0.41万吨,销售额超3.2亿元,全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长13.2%,嵊州茶产业渐入“多季飘香”模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