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保障、优服务、提效能 全面筑牢粮食生产根基

发布日期:2025-08-27 信息来源:龙游县农业农村局


龙游县聚焦粮食生产目标,全力抓好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这个头等大事,凝心聚力挖掘面积与产量潜力,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年度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油菜11万亩,常规稻繁种1.8万亩,获评“全国产油大县”、“省产粮大县”和“省良种繁育基地县”,助力全省粮食产量“十连增”。

一、凝聚保障合力,筑牢丰收“压舱石”

一是借政策“导航仪”定向领航。围绕春耕备耕,开展全县种粮大户集中培训,解读2025年粮油生产政策、辅导病虫害防治和粮油高产技术。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合理分解任务,确保粮食30.27万亩、油料作物11.67万亩年度生产任务保质保量完成。主动对接省内种业企业,2025年开展早稻繁种1.86万亩,全省第一。二是以技术“及时雨”精准破难。聚焦春耕、双抢等关键生产环节,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田间,指导育秧、施肥、用药、机收等工作,累计开展专业技术指导232人次。推广水稻旱、无纺布、钵(bo)苗移栽等新型育秧技术,搭配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集成绿色生态防控技术,助力全县早稻单产增幅达8%。开展油菜机插试点,落实示范点2个,开展种植模式示范对比5种,探索种植“阳光131”、“钱江661”等短生育期油菜品种,与“南陵早2号”早稻搭配为全面推开“稻豆油”三熟制提供模板。三是引资金“活水渠”强效赋能。依托省高标准农田管护工作,落实资金507.5万元,新建小农水项目21个。统筹补助资金9100万元,在原规模种粮补贴基础上,再增加县级油菜规模种植动态补贴60元/亩。积极开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统筹资金334万元,布局省级粮油高产示范片13个,开展油菜、水稻和大豆高产竞赛,连续两年获衢州市油菜高产竞赛第一名。2025年全县报名油菜竞赛主体55家,超过144公斤/亩的有42家,最高单产达321公斤;报名早稻高产竞赛99家,超过570公斤/亩的有74家。

二、激活数智引擎,升级植保“防护盾”

一是织密“数字感知网”,夯实基础设施底座。围绕“源头预警、核心监测、全域感知”一张监测网布局,以“一个重点站”为核心,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田间系统调查核心监测区,延伸布局“三大典型区域”,配套建设远程生境视频监控,积极探索新型植保智能监测设备应用,新建昆虫雷达站1个,全力打造高密度、高精度、全天候“可看可知”的监测枢纽。目前全县共配置智能虫情测报灯8台、智能性诱设备6套。二是打造“智慧数据港”,构建一体化数据平台。坚持集成为基,打破“数据孤岛”,建立目标害虫为害世代的期距模型,自动生成发生等级和为害预测曲线,整合行政区划、气象、智能监测、视频实时影像、预警模型、虫情预报等多源数据板块,贯通全域智能虫情监测,完成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实现数据集成和展示集成应用。三是搭建“服务连心桥”,构建精准技术服务枢纽。聚焦病虫害“防早、防小、防源头”,依托数据、技术、服务互通等多维度支撑第一时间响应预警,结合“人机”协作、多载体协同,形成“预测趋势-预警发布-防治指导”的全链条贯通的可视化体系,推动数据“静态存储”到“动态应用”。防治指导提醒覆盖全县农资店99家、植保服务组织16家、种粮大户323户,短期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

三、聚焦“三秋”核心,下好农业生产“先手棋”

一是谋划秋种“预备战”。围绕“抢进度、降损耗、保安全”,提前调配农机资源,做好设备检修保养,全县备足收割机79台、烘干机350台,累计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指导300余人次,配套设置秸秆回收点112个。推广“稻豆油”、“稻稻油”等三熟制模式,引导种植主体人工、农机等合理分配,确保“收的上来、种的下去”。二是护航秋管“持久战”。立足“防早衰、防病虫、防灾害”,农技人员紧盯作物生长关键期,坚持不懈做好动态守护和田间系统普查,开展晚稻苗情监测32次、病虫害发生调查60余次,在浙政钉、农民信箱、龙游通等平台发布农事提醒21次、《病虫情报》5期。三是打好秋收“保卫战”。积极协调气象、水利等部门针对龙游北部乡镇旱情进行提前研判,组织水库开闸放水3次,免费供应水泵10余台,保障秋种灌溉。紧盯高标准农田新建4000亩,改造提升5000亩年度任务,全力推进高标田项目建设。推行农技人员分片区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多措并举维护秋粮生产稳定,确保打赢秋收“保卫战”。





版权所有:浙江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