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解题+答题” 解锁山区乡村善治共富新密码
让川民族村作为典型的依山而建的浙南山区小村落,近年来积极探索乡村善治引领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按照“破题有力、解题有招、答题有方”的工作思路,坚持党建引领共同富裕,走好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之路,打造“恋上让川”旅游品牌,实现垫底贫困村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浙江省3A级景区村的美丽蝶变。村集体资产从原来的零增加到15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从2016年的3000元增加到2024年的53万元。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美丽宜居村、省级未来乡村、省级文明村、省级红色根脉示范村等荣誉。
二、主要做法
(一)从“三无村”困境破题,实现环境面貌蝶变跃升。几年前,让川整村都是赤膊房,村落破旧,是典型的“三无村”。为打破村庄窘境,让川村以乡村治理现代化为引领,通过治理体系重塑“三步走”,实现了整村环境蝶变跃升,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治理基础。一是实施“领头雁”工程。实施“党员领头雁工程”,村书记带头,通过明确班子分工、完善村规民约、外出学习先进,大力找差距、聚共识、整环境。采取先村干部、后党员、再村民代表的“分层发动、梯次推进”的治理策略,成功动员群众参与,攻克了拆除旱厕猪栏、规范禽畜圈养、打通断头路等环境整治顽疾,完成了村庄的初步人居环境治理。二是坚持“三改三不改”原则。在镇党委支持下,村两委班子抓住政策机遇,主导制定科学整村规划,确立“三改三不改”核心治理理念(乡村肌理不改、历史文脉不改、古建筑结构不改,主要改功能、改形式、改内容),打造“恋上让川”品牌。通过严格风貌管控、盘活存量资源、保护古建风貌、融合自然景观,系统性保护了村庄历史文脉与空间格局。村两委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认领责任区,推动多元主体共建,成功落地“三味书屋”等十余处“微景观”,实现了治理理念向空间品质的有效转化。三是植入“多元化”元素。在环境提升过程中,村两委班子突破思维定式,积极链接外部智力资源,邀请中国美院设计师,编制文化植入与氛围营造规划,精准施策拉长板补短板。同时培养年轻治理力量,巧妙融入水元素,将水的灵动转化为村庄文化气质与治理品味的提升,成功塑造了村口水车、长桌宴等特色景观,实现了治理创新赋能村庄特色化、品质化发展。
(二)从“三妙招”思路解题,形成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产业是发展的源动力。让川聚焦畲乡特色,秉持古今融合、新老交汇的治理理念,科学规划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路径,通过治理“三妙招”,让村庄发展“有业态、不同质、能致富”。一是“一元钱”破冰开启招商大幕。针对民宿发展初期,招商引资难的问题,村两委干部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统一意见,以“一元”租金引进悦慢龙头企业,民宿产业发展由此拉开序幕。随着悦慢民宿的辐射带动,又引进了“游客批发商”温州中山国旅企业入驻,对全村民宿进行企业化规范运营,带动整村民宿的发展。二是“多产业”并进开启共富之旅。树立创新思维引领产业升级,推动传统农业产业向文旅产业发展。引进藓然农林科技公司发展苔藓微景观全产业链和电商经济,有效盘活土地、技术、市场资源,带动蜂蜜、糯米山药等关联农业,创造300多个家门口就业岗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发家致富。三是“畲文化”主打唱响文旅融合曲。以“节庆+美食+文化”为主要方向,将“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作为常驻旅游项目,将畲民传统生活场景融入建筑结构和环境要素中,并推陈出新畲家长桌宴作为主打文旅产品,建成能容纳600人的长桌宴长廊3个,结合畲家表演让游客深度体验畲族风情;发挥“长桌宴”的流量辐射带动效益,“西物畲语”品牌持续开发,以畲族符号、歌曲、舞蹈、婚俗、饮食、手工等传统文化为基础设计拼图、盲盒等网红文创产品,进一步彰显畲族特色。
(三)从“三机制”共富答题,构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坚持“转观念”先行,将“建设乡村”转为“经营乡村”,建好两项机制,破解“扩中提低共富”难题,打造共富共享的幸福家园。一是推行“6+1”扶贫帮扶机制。落实下山搬迁、入股乡村酒店项目、抱团增收、中蜂养殖折股量化微扶贫、率先试行低收入农户“小康码”、整村民宿开发、引导慈善组织、企业共同帮扶助困等7项举措,促进全村抱团共富。二是推行“1+4”网格服务机制。将全村划分为1个网格、4个微网格,村党组织自觉充当村庄“物业”,实行党员分格包干,分块负责,推进网格精细化服务。以“共享社·幸福里”建设为契机,聚焦“一老一少”群众,打好“党委牵头+机关下沉+村级自办”组合拳,用活村内党群服务中心、儿童之家、“丰收驿站”“电力驿站”等11处阵地资源,定期组织开展“送药上山”“移动银行”“医疗巡诊”“电力维修”等服务活动。牵头成立共富联合体,建立沟通桥梁,每月组织村两委、企业代表、村民代表开展恳谈会,为企业纾困,为群众解难。三是推行“多举措”共同富裕机制。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村民。创造了超过300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有效解决了本地就业问题;通过多村抱团入股“让川·畲居酒店”等项目,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增加约40万元,低收入农户每年可稳定增收约800元;开发企业帮扶项目,引入并发展壮大藓然公司苔藓微景观全产业链和电商经济,有效盘活资源,带动了蜂蜜、糯米山药等关联农产品的销售,带动参与农户年增收5-8万元;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畲族特色,以“三月三”风情旅游节和创新的畲家长桌宴为核心吸引力,年均吸引游客超过20万人次,2024年,全村旅游综合收入成功突破千万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