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19年农业农村宣传工作的意见

2019-05-08 14:47:00

信息来源:省农业农村厅

浏览次数:    字体:[ ]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浙农专发〔2019〕75

 

各市、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厅各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宣传实效,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现就做好2019年农业农村宣传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为首要任务,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主线,以促进乡村产业旺、生态美、人才兴、人文和、治理优、百姓富为着力点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围绕两山”发展理念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点内容坚持守正创新,增强底线思维,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讲好“三农”故事,展示“三农”形象,进一步提升浙江农业农村的美誉度。

二、宣传重点

(一)广泛宣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要突出农业农村工作特点,加强整体策划,统筹线上线下,调动系统、社会各类媒体资源,运用多种方式、多样载体、多维视觉,分阶段推进,持续贯穿全年。谋划《壮丽70年·农业农村新变化》系列报道,充分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农业农村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二)强化宣传两大硬任务围绕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两大硬任务,根据我省提出的今明两年浙江“三农”高质量发展工作指标体系,结合我省出台的一系列脱贫攻坚农村环境整治政策、举措,大力宣传低收入农户增收、农村居民致富、重点帮扶村发展、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贯彻中央“大棚房”清理整治工作精神,深入挖掘宣传好做法、好典型,强化正面宣传引导。

(三)挖掘宣传新型乡村经济围绕“亩产论英雄”改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重点宣传春备耕、秋收冬种生产中稳粮增效的新力量、新模式、新做法,以及百亩方绿色高产攻关、浙江农业之最粮油亩产挑战赛等示范典型;围绕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等“国字号”试点示范省创建,大力宣传高效生态农业“一二三”模式的典型和成效;结合“百万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程”、“万家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工程”、“强龙联农促进工程”,宣传一批管理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创客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挖掘一批基层农技人员创业创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典型;围绕三次产业融合、城乡产业融合,挖掘宣传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现代服务、养生养老、特色小吃、运动健康、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围绕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田园,大力宣传农业农村数字化推进的典型;围绕创新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和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的举措、载体,大力宣传全面激活各类主体,鼓励大众创业的成效、经验。

(四)深入宣传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围绕“全力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这一主题,结合“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积极宣传乡村风貌提升成效;挖掘总结桐庐乡村规划经验,推介一批具有乡村地域特征、产业特色、人文特点的特色文化村和“浙派民居”,大力宣传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成效;结合美丽示范创建,讲好“小城故事”,宣传一批“一村万树”示范村、A级景区村,优选一组休闲农业与农家乐精品线路、最美田园,推介一拨有故事的美丽乡村风景线;结合启动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行动和“百镇示范、千镇美丽”工程,大力宣传全域推进美丽建设的成效。

(五)大力宣传提升农村民生水平结合决战决胜“消薄”三年行动的关键年和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挖掘宣传一批盘活用好集体资产资源、村企结对帮扶消薄的典型,总结宣传一批飞地抱团、产业带动、农旅结合、服务创收、混合经营、光伏扶贫等发展模式,充分反映我省三年消薄成效;围绕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宣传一批“四好农村路”、“互联网+义务教育”推广“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典型,以及数字化变革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治理方式、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提质的作用和成效。

(六)着力宣传农村改革成效。围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体制、农村金融体制、“三位一体”农合联、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等农村改革,着力宣传打造一批农村改革的“金字招牌”;总结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经验和成效,宣传一批赋权活权模式;结合加快构建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大力宣传一批“农户+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公司”典型模式,体现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继续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七)积极宣传乡村治理典型。围绕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以全国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我省召开为契机,结合实施万村善治示范工程,总结宣传一批象山“村民说事”制度、安吉高禹村“五个所有”制度、东阳花园村“村域小城市”创新治理体制乡村善治典型,充分反映我省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结合《关于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的实施意见》突出政治建设、权力公开规范运行、树立清正廉洁的价值导向,挖掘提炼优秀地域文化基因,宣传区域道德品牌;开展扫黑除恶攻坚年活动宣传,营造严厉打击农业农村领域黑恶势力的高压态势和支持扫黑除恶斗争的良好氛围。

(八)强化宣传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围绕五级书记抓“三农”工作,突出宣传各级党组织书记贯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的做法措施和成效;结合省委“三服务”活动的部署要求,挖掘一批转变工作作风面对面了解群众和企业的所需所求,实打实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典型。

三、重要举措

(一)策划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围绕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深化千万工程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茶博会、农博会、农民丰收节等重要会议、重大活动,以及“三服务”、“两进两回”、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加强宣传策划,创新宣传模式,谋划宣传载体,拓宽宣传渠道,优化宣传资源,确保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大主题、重要农时和日常宣传(“三重一常”宣传)数量多、份量重、范围广、影响大。坚持事前造势、事中报道、事后拓展并重,做到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宣传有声势、有广度;坚持专题宣传、专栏宣传、连续报道并举,做到重大主题宣传有规模、有深度;坚持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典型宣传并行,做到重要农时宣传有亮点、有力度;坚持全媒体呈现、上中下联动、点线面结合并进,做到日常宣传有频度、有力度;坚持部门联动、媒体互动、专家发声同步,做到重要舆情应对有态度、不缺位,努力实现媒体报道量质双增。

(二)组织开展权威新闻发布。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农业农村中心工作,以权威发布重要信息、妥善回应公众关切、及时澄清不实谣言等为重点,主动与省委宣传部沟通,把政府想说的、媒体关注的、公众关心的选题内容,通过新闻发布会、媒体吹风会等多种形式及时主动发布出来,如茶博会、农博会等重大活动,以及消除薄弱村三年行动成果等社会关注的涉农热点,突出“入脑入心”,既要注重内容挖掘,又要注重话语表达,着力在通俗化、大众化上做足文章,把深道理讲浅、把大道理讲明白,传播“三农”好声音。

(三)组织美丽乡村采风报道。报经省委宣传部同意,邀请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浙江先行”媒体集中采风和持续宣传行动,突出挖掘宣传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新时代美丽乡村、全面实施“五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等先进做法,以座谈会、现场参观、实地采访等形式,集中推出一批重头高密度报道。联合浙江新闻APP“浙视频”,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大家谈》等系列宣传,畅谈推进乡村振兴的举措和成效。

(四)提升政务新媒体水平。要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互动性强等优势以及多元化、碎片化等特质,紧紧围绕农业农村中心工作,以内容建设为根本,突出移动优先要求,针对性地做好栏目设置、主题策划和线上线下联动,不断强化发布、传播、互动、引导、办事等功能,运用生动活泼、简明易懂的语言以及图表解读、音频视频、数据实例等形式,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解读回应,严格内容把关,确保权威高效,形成农业农村系统政务新媒体矩阵效应。

四、保障落实

(一)强化组织保障。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宣传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纪律上严格遵守,把宣传工作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谋划、同安排、同检查、同落实。要制订宣传工作方案,排出重点工作月历,明确目标任务完成的具体时间和责任人。要健全工作机制,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直接抓,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二)抓好队伍建设。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总要求,切实加强力量配置,把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员配置到宣传岗位上来;充分发挥农业农村系统网宣员队伍的作用,要有重点、有针对地开展培训教育,不断提高队伍人员政策把握能力、舆情研判能力、解疑释惑能力和回应引导能力。

(三)加大媒体协作。顺应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全方位加强与社会媒体的沟通联络和协作互动,着力构建新闻会商机制和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媒体QQ群和微信群,加强媒体日常沟通,及时通报农业农村工作的新闻亮点,在重大活动前主动对接,切实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强化自有宣传阵地建设,充分整合内部宣传资源,围绕重大主题,相互配合协作,充分发挥农村信息报、《浙江现代农业》杂志、浙江农业农村厅官网、《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简报》、浙江农民信箱、浙江农业农村微博微信以及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作用,强化系统联动效应,有效构建起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的农业农村宣传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宣传的主导力、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

(四)严格舆情处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意识形态管控的各项要求,树立“灭小火,防大火”的思路,不断完善涉农舆情监测应对机制,要根据机构改革职能变化,拓宽增加农村改革、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动(水生动物)植物疫情、行业(农业、渔业等)生产安全等敏感、易发事件和领域,做好舆情全天候全面监测,并加强分析研判,实现分类处置;遇到重大突发舆情,要启动预警机制,通过发布信息、接受采访、专家解读、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多种途径予以回应和妥善应对,确保农业农村舆情平稳。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2019年4月30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