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打造“汪菜”农业品牌 让土特产“洋”起来

2024-01-29 09:44:47

信息来源:海宁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海宁市首个食用农产品集体商标“盐官汪菜”成功注册,标志着“盐官汪菜”将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盐官汪菜”产地主要集中于盐官镇城北村,目前该村成立“盐官汪菜”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与“盐官汪菜”菜品研发徐小林大师工作室,发展“农户+合作社+公司”生产销售全链条的产业发展模式。2023年该村共有汪菜种植农户428户,种植面积330亩,制作约23000瓮,产值达346万元。

一、找准发展路子,激发特色优势。

依托千亩蔬菜基地这一特色资源,向农业产业发展要效益,积极做好“土特产”的文章。对种植区进行有效整合,投入240万元,建立6亩连体大棚,新建排渠2.6千米、机站2座,打造成了500亩的精品蔬菜园区,改造后蔬菜亩产量提升了7%。依托蔬菜产业链党建联建机制,在省农科院、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协等党建联建单位多维度支持下,建立了村集体集约、企业托管、村民参与的“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集中流转土地130亩,引进8家农业规模化承包户,重点发展共富大棚项目,因地制宜种植优质品种果蔬,培育特色高效农业。

二、夯实组织底子,筑牢战斗堡垒。

设立“红茶铺”共富工坊,党员认领助农责任区,开展蔬菜种植、生产、销售志愿帮扶,成立了3支攻坚团队,推进农业品牌创新,做好蔬菜产前、产中、产后帮扶。“红茶铺”每周一、三、五上午8点至10点定时接待来访村民,让村民就近反映问题,议事说事,随时开展答疑解惑。结对省农科院教授团队,提供24小时专家志愿热线,在种苗培育、安全生产等方面上门为农户现场指导。与川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合作共建,建立了“红心”菜园,对困难种植户进行托底,由企业党员常态化帮助他们进行蔬菜的种植、收获和销售,结对企业高于市场价直接上门收购至企业食堂,保障困难户的蔬菜销售收入实现翻一番。目前,共建单位已认领“红心”菜园24亩,惠及农户17户,结对帮扶困难蔬菜种植户7户,提供经济帮扶超10万元。

三、迈稳振兴步子,绘就共富画卷。

运用数字农业技术,建设“共富连体大棚”、建立规范化生产标准,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产量和销量,仅蔬菜堆肥回田技术改造项目,便每年为农户节省农资达20万元。打造“盐官汪菜”农业品牌,申请浙江省“绿色”农产品标志和盐官汪菜种植地理标志,研究制定汪菜标准化生产,成立“盐官汪菜”协会、产业发展中心和菜品研发工作室,以村集体控股成立汪菜产业发展公司,做好销售保障,形成汪菜协会生产种植,蔬菜合作社技术支撑,村集体公司保障销售的蔬菜产业链。深入挖掘乡村旅游发展内生动力,推行“产业开发+休闲采摘+农事体验+观光旅游”运行模式,建立面积超200平米的蔬菜展销科普馆,将“共富工坊”打造成集育、推、销、游于一体的发展示范基地,为农业转型升级、群众增收致富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