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串起增收“产业链” 迈稳乡村共富路
近年来,海宁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实现产业兴旺为基石,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要导向,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产业集聚和融合发展,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推动“产业链”成为“共富链”。2023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411元,同比增长7.6%,收入绝对值连续十三年居嘉兴第一,增速居嘉兴第三。
以共富项目为载体夯实增收“家底”。围绕农业农村领域“扩中”“提低”要求,深入推进“十万农民变股民”培育计划,鼓励村集体充分利用承包地、宅基地、闲置农房等资源,通过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农房入股等方式吸纳农户参与到共富厂房、共富大棚等共富体项目中,实现多元增收。如周王庙镇博儒桥村成立海宁市乡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众筹启动共富大棚建设,引进农业企业进行全产业链运营,以“众筹+”模式,逐步实现老百姓共同富裕。项目共吸纳全村851户农户入资,参与率达90%以上,筹资近2000万元,已完成首次分红97万元。2023年,全市共谋划实施农户入股共富体项目8个,入股农户2613户。
以新兴业态为引领激发增收“潜能”。立足本地优质生态农产品资源,以“特色产业+电商”为新业态,将农村电子商务领域从花卉盆栽逐步扩大至精品水果、优质蔬菜、生鲜水产等特色农产品,并通过社区团购、抖音下单等形式拓宽销售渠道,打开了农村电商“百花齐放”的大格局,也让农户们充分享受到了电商红利。如盐官塔莎园艺通过“电商+农业”实现年销售收入6000余万元,帮助100多名村民就业,辐射带动增收400多万元,同心共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以美丽经济为支点撬动增收“杠杆”。以学习实践“千万工程”经验为契机,以美丽乡村精品线、村庄景区化建设为依托,坚持“产业+旅游”复合,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推动美丽乡村不断向美丽经济转化。招募组建乡村运营专业团队,多维度挖掘美丽乡村特色,融合旅游文化体育资源,切实抓好景区村庄运营,打造了大尖山乐园、新仓村梁家墩、桃园村共同富裕培训基地、云龙村蚕俗文化研学中心、兴城村美洋洋等一批优质农学文旅基地,通过点上发力各村集体经济普遍增收50万元以上。同时,加大优质文旅项目招商入驻,如胡斗村鸿荣民宿项目,投资5200万元,村集体稳定收益20万元/年;海潮村深蓝潮计划项目投资2000万元,村集体稳定收益80万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