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活动情况介绍会举行 王通林在会上介绍“千万工程”工作情况
12月2日上午,“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活动情况介绍会在杭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承出席并致辞。中宣部新闻局新闻协调小组副组长刘泉讲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虞汉胤主持。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在会上介绍全省“千万工程”工作等情况。
王通林介绍,去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千万工程”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在浙江专门召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现场推进会。这一年多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要求,持续深化“千万工程”,着力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具体而言,主要开展了六方面工作:
一体推进“强城”“兴村”“融合”,加快缩小“三大差距”。“强城”提能,联动推进现代化都市圈、现代化县城、山区海岛县、中心镇等全链式发展,系统提升产业平台集聚、基础设施支撑、公共服务保障、生态环境承载等四大能力,县城人口占县域人口比重61.8%,城镇化率高出全国平均8个百分点。“兴村”提质,一体推进环境美村、产业富村、改革活村、文化润村、治理和村,打开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的通道,去年农民人均收入跨越4万元大关、连续39年居全国省区首位,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占全国十分之一。“融合”提效,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农村等级公路比例100%,城乡同质饮水率先基本实现,5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建成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2782个,村卫生室规范化率91%,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
全面固化“理念”“方法”“机制”,率先推动“千万工程”立法。经过近一年的攻坚,11月27日,《浙江省“千万工程”条例》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关于“千万工程”的专项法规,体现了理念、方法、机制的集成,首次将“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上升为制度成果,首次构建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法治保障体系;体现了过去、现在、未来的延续,既有人居环境整治等以往的成功经验,也有农业“双强”等正在推进的创新实践,还有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等着眼未来的工作谋划;体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统筹,推进农村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一体谋划,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优享、文化保护传承和村庄治理优化联动发力,促进乡村美好生活、美丽经济、美丽生态有机融合。
统筹把握“规划”“建设”“运营”,全域打造诗画江南和美乡村。创新实施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塑造整体大美风貌,开展自住房微改精提、古民居修缮保护、危旧房拆改整治、闲置房改造盘活“四房共改”,清废杆、清废线、多杆合一、多箱合一“两清两合”,道路硬化、沿线绿化、节点亮化、配套优化“四化提标”,改出“白墙黛瓦”的农房轮廓线,绘就“天高云阔”的村庄天际线,搭起“阡陌交通”的村居连接线,浙江乡村步步是景、处处如画。创新乡村运营,拓宽“两山”转化通道,育强千名乡村CEO、千家强村公司、千个乡村运营团队“三大主体”,激活乡土资源、人才资源、闲置资源“三大资源”,做强产业运营、品牌运营、数智运营“三大运营”,涌现出了余杭永安稻香小镇、泰顺“墟里”乡村社区等运营典型。创新片区组团,推动跨域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用、合作共赢,“千村联万村、先富带后富”蔚然成风。
集成推动“优品”“强链”“联农”,全面做强“土特产富”。做响产业大品牌,建设“浙农优产·百县千品”品牌,培育省级名优产品300个,“浙字号”农产品招牌越擦越亮。做强产业大链条,深化“百链千亿”行动,建成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106条、产值2780亿元。做优产业大平台,构建覆盖县、乡、村,串联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产业强镇、产业园,融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土特产”平台体系,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113个、产业强镇43个,“土特产”从业人员463万人。在做大做强“土特产”的同时,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夏粮实现“双增”,面积增7.8%、增量全国第2,产量增5%、增量全国第8,获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是唯一获表扬的非粮食主产省;早稻百亩方和攻关田最高亩产实现“双突破”,再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九连增”基本成定局。
全链加强“招引”“培育”“留用”,推动青年入乡发展。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率先将农业农村人才纳入省级人才支持范围,实施五年新增万亿乡村振兴创业信贷支持计划,每年新增乡村产业项目用地指标优先支持乡村人才创业,打造“1111”乡村人才矩阵,目前已培育“浙农英才”300名、“头雁”4600人、农创客8.1万人、现代“新农人”27.5万人。搭建育才用才主阵地,梯次构建农民大学、农民学院、农民学校、农民田间学堂“四位一体”培训体系,每年落实培训补助资金1亿元以上,推进打造现代化农创园100个、“浙农英才”工作站120个。构筑爱才留才生态圈,推动公共服务“七优享”向乡村覆盖,村咖、村晚、村跑等风靡乡村,青年在乡村也能享受城市配套、感受时尚味道。深化农业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支持农民申评高级职称,更多“土专家”当上“真教授”。乡村逐步成为青年近悦远来的向往之地。
始终坚持“系统”“整体”“协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制定实施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1510”方案,走活农村土地改革“先手棋”,实施“多地联动”、美丽田园两项改革,统筹联动农村承包地、农业标准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改革,优化耕地、永农、高标田、粮功区“多田套合”。做深乡村产业发展“大文章”,实施粮食生产、“土特产富”、农业“双强”三项改革,完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创新“土特产”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发展农业低空经济。弹好乡村人才振兴“协奏曲”,实施青年入乡、服务增值两项改革,推动青年入乡、农民进城“双向流动”,完善“农呼我为”服务体系。跑出农民农村共富“加速度”,实施“强村富民”改革,深化“三清一促”,多途径探索农民持股模式,优化提升新型帮共体。下好统筹城乡发展“一盘棋”,实施未来乡村、“四治融合”两项改革,健全乡村风貌管控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管护机制,完善城乡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推进移风易俗。
此次主题采访活动时间为12月1日至12月9日,将组织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等中央和浙江省级主流媒体记者,聚焦“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主题,重点反映浙江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坚持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共同描绘“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