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创新打造“乡村人才公寓”探索乡村共富新路子
近年来,海宁市利用周边高端企业集聚、人才租房需求外溢等特点,创新实施海昌街道利民村乡村人才公寓共富项目,带动全村8成以上累计342户居民年增收1700万元以上,探索出一条特色共富新路子。相关做法获得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媒体的报道点赞。
一、做优配套“筑巢引凤”
一是统一规划、强化基础配套。先后投入4200余万元新增机动车停车位700余个,建设户户通达的柏油马路,全面开展新村点绿化、亮化、安防等工程建设,主动对接四大运营商,完成“蜘蛛网”上改下,实现全村美化、安全一张网。二是招商引资、打造便捷生活圈。加强新村点附近商业招商力度,引入饭店、早餐店、超市等生活点,鼓励原居民从事配套商业服务,全面营造乡村人才公寓城市化居住环境,提升公寓吸引力。目前,公寓周边配套商业服务解决村民就业15人。三是“物管”入村、提升乡村治理。结合乡村治理积分制、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等工作,将农村物业化融入各项重点工作统筹协同推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同时引进农村物业化管理,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3个,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
二、做优运营“化零为整”
一是用好平台搭建“发动机”。积极对接产业园企业,邀请企业负责人实地考察,打响乡村人才公寓知名度。建立街道、村干部、企业代表和网格员共同参与的租房协调机制,畅通租房信息渠道,提升公寓出租率和流转率。目前,利民村利用闲置居民住房累计打造人才公寓2230余套,出租率98%以上,吸纳租客4200余人,村民户均增收5-10万元。二是深化模式创新“放大器”。鼓励村民将自家按标准建设的闲置房打包出租给村里,再由村里对接给有承租意向的企业打包出租,变原有村民“小、散、乱”零星做法为“整片租来、整片打造、整片出租”模式,实现人才公寓整装整租效果最大化。通过该模式,村民每年可拿10个月房租的固定收益。三是畅通名片打造“直通车”。通过海宁发布、嘉兴日报、杭州日报、浙江统战、央视新闻等媒体提升“乡村人才公寓”知名度;通过编排舞台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乡村人才公寓”优势,展现利民村新形象,提升人才公寓入住率。
三、做优服务“留才富民”
一是创新品牌管理。打造“共富红管家”特色党建品牌,创设乡村人才公寓新管家“123”管理法。“1”指在村委会设立“旅馆总台”——“共富红管家”服务站,对全村出租房屋进行统一管理。“2”指建立两支“管家队伍”,即网格员队伍和党员社会化服务队伍;“3”指常态化服务管理、线下安全排查、线上数据管理三项“工作举措”。二是聚焦志愿服务。创新推出乡村人才公寓志愿服务模式,成立由党员、群众、村民志愿者等组成的“红管家”志愿服务团队,推行志愿+积分模式开展“红管家”志愿服务。2023年共开展消防安全大巡查、反诈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65次。三是突出共管共建。通过党员联户机制,下沉网格,深入排摸,扩大全体村民尤其是困难村民的参与度。强化村民参与意识,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农户考核机制,调动村民积极性,让村民成为共管共建共富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