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政策性农业保险普降惠农“及时雨”
“很快,第一笔赔付已经到手,种茶底气更足了。”近日,下管镇东里村茶叶种植大户徐宋良兴奋地表示,得益于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人保财险上虞支公司已为其344亩的茶山进行了2次理赔,共计15.5万元。据了解,该险种是指投保茶叶在每年2月21日至4月20日内,按保险合同双方约定的承保区域内气象观测站实测日最低气温在0℃(含)以下时即可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今年共有66户投保,覆盖面积2238亩。
无独有偶,4月8日,区耀庆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账户也收到了一笔入账,让公司负责人直呼来了“及时雨”。这是一笔因突发气候灾害受损而获得的保险赔款,由太保财险上虞支公司赔付。
4月1日,我区突发8级以上大风,直接导致该公司位于驿亭镇贾家村的杨梅大棚薄膜多处撕裂。4月3日,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接到报案,立马赶赴现场查勘,利用无人机技术锁定了薄膜的损失程度和面积。而值得一提的是,就在3月30日,该公司刚为其种植的20亩杨梅投保了设施农业大棚保险。从投保到赔付,时隔仅一周时间。
好雨知时节,当“险”乃发生。这两例刚发生的保险赔付也是我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积极发挥惠农“及时雨”作用的集中缩影。据统计,在我区开办的19个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中,去年共承保农户4282户次,覆盖种植业55.7万亩次,养殖业超23.6万头次。全年累计完成支付政策性农险赔付3899户次,赔款逾3985万元。
“立足当地实际,我们一直在努力开发、增加地方特色险种。”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19个现有险种中,除了水稻、小麦、油菜、葡萄、露地西瓜种植,生猪养殖和林木火灾等12个中央和省定品种,还有包括茶叶低温气象指数、杨梅降雨指数、桑葚气象指数、生猪价格指数和水蜜桃、高粱种植,羊养殖保险7个地方特色险种。
为不断提高农业面对自然灾害的抗风险能力,稳定农户收益,近年来,我区不断丰富险种,扩大保障范围,农户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得到持续提升。如2023年水稻种植保险26.39万亩,完全成本保额补充保险面积25.66万亩,覆盖率达到97.24%。在去年,中央和省定保险品种合计赔付率达到116.45%,地方特色险种合计赔付率106.7%。其中油菜、露地西瓜种植,能繁母猪养殖、羊养殖、生猪价格指数、水蜜桃种植、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等赔付率均超250%。
为让赔付来得更实更快些,最大限度减少农户灾害损失,我区在完善理赔机制、简化理赔流程上下足功夫。如针对2023年遭遇的多次强对流和台风及高温等极端天气,我区成立农险大灾理赔应急预案,组建农业保险重大灾害理赔处理应急领导小组和农险理赔外聘专家库。其中案件查勘定损由专家、农户、保险公司、农办人员四方参与,以确保理赔结果客观公正。记者了解到,在去年杨梅集中受灾期间,保险公司一周内入村完成1500余个赔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及时给梅农吃下了定心丸。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无论是促进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还是助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保险来保驾护航。”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持续在提升保险覆盖面、探索地方特色险种、强化理赔数字化应用上发力,不断提升农业保险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保险+服务+科技”稳定器功能,切实践行支农惠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