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区:培育自己的乡村CEO
4月17日下午,南湖区“乡村CEO”培育培训班正式开班,来自全区各地的52位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农村运营管理者、村干部等参加了培训班,他们也是“南湖区乡村CEO培育计划”的首批学员。
“乡村CEO”是一群什么人?他们为何相聚于此?
“乡村CEO”即乡村职业经理人,最早出现在浙江等东部沿海省份,其主要职能在于策划运营,结合乡村本地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吸引外界流量,促进农村富裕兴旺,是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核心力量。其中“农业经理人”是人社部等部门向社会发布的新兴职业,是“乡村CEO”这个群体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参加南湖区乡村CEO培育培训班的学员,几乎都与南湖区农业农村本身具有“亲缘关系”,他们肩负着振兴农村的责任,用情怀做引子,开启了一场职业化道路的进阶提升。
在聚精会神听课的人群里,记者不仅看到了南湖区的农技能手、农二代,还有熟悉的规模种养户等,他们除了来学习充电,同时还将迎接本月“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据悉,针对该职业(工种)开展“从培训到等级认定”的职业培训体系目前在全市也是首个。
本期培训班采用单项课程、理论授课、场景体验与实践课等内容结合的方式,分为3个阶段学习,引导学员们按照“建立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程模式来开展,以“强技能、重实操”的理念,开设《乡村该如何运营》《农村数字化管理》《乡村如何营销策划》等方面课程,围绕乡村职业经理人全面的管理运营能力进行提升。
“我眼中的‘乡村CEO’能力是全面的,不仅需要精通农事,还要处理好与农村和村民之间的关系,既要懂公司运营,又要懂乡土人情。”浙江东润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牟冬菊表示,如今更多的农村需要专业的第三方运营公司来运营,未来农业的岗位细分会更加复杂,大众对“乡村CEO”的认知也会发生转变。
“如今经营农场还要会拍视频、带流量、做运营、带团队,专业会的越多你的‘经营上限’就越高。”大桥80后家庭农场主顾卫军表示,在运营农场的过程中,曾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有这样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他能够随着农场的发展,成为更专业的“多面手”。
更多像牟冬菊和顾卫军一样的“乡村CEO”候选人,在这场培训班上相互结识、交流,进行思想和经营理念的碰撞。他们的思考和实践,都在围绕如何为农村发展补充“稀缺”的经营性管理人才这一重要论题。
“我们培育 ‘乡村CEO’,不是要把农村变成纯经营性的场所,而是把‘职业农民’组织起来,在乡村振兴中植入市场要素,进行有机的城乡融合。”南湖区农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南湖区通过“农培家”这一平台,培养了一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目前,加入该平台的成员均已成长为南湖区和美乡村建设的直接推动者和生动实践者,参与到农业的经营、美化、管理活动中,帮助各地农村焕发活力。
据悉,浙江农林大学共富学院作为本次“乡村CEO”培训班的师资支撑,在培训班的第二阶段学员们将前往学校进行,让学员们走进浙江农林大学校园和导师们一起接受陪伴式指导学习。 参加完本期培训班的学员通过考试后会获得培训班结业证书,还可得到浙江农林大学职业技能认定平台开展的相应等级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下一步,南湖区将通过深化“三支队伍”建设,顺应时代潮流,打通乡村人才引、育、用、留、管等关键环节,畅通各类人才、智力、技术等要素通道,全面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精业务、勇创新、有担当的“农业经理人”队伍,加快形成“头雁”效应,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