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聚力绘就“千万工程”的“星宿•小昆”新画卷
嵊州市小昆村因地制宜激活闲置农房,开发山区村文旅资源,历经两年时间,通过合心合力谋划、项目攻坚建设、文旅业态招引等方式,打造整村运营模式。创立“星宿·小昆”IP及“小昆阿婆”村域品牌,联合片区其他村庄组团发展,持续改善基层公共设施建设,加强基层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带动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建成宜居宜业的和美越乡示范村。
小昆村位于嵊州市长乐镇,始建于南宋末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古村落位于绍兴第一高峰西白山麓,海拔500余米,四面环山,由于交通不便,小昆原来是典型的山区村,空心化十分严重,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缓。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经过近两年的打造,小昆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自开园以来游客量达3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万元跃升到百万元以上,相关做法得到副省长胡伟批示肯定。
一是凝聚思想共识。深挖小昆优势与难点,凝聚共识,明确方向,齐心发力。小昆的优势在于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人文资源,党员干部团结有力,难点则在于交通不便,空心化严重,可供建设的空间不多,村集体经济薄弱等。基于此,我们对小昆的规划凝聚了以下共识:完善道路建设,拓宽老路,让旅游大巴能进村,规划村间道路,实现村与村之间互联互通;发展精品民宿,依托小昆的山水优势,发展规模化、集群化的民宿产业,并以此为基础带动各类农文旅业态的发展;招引人才,人才是干事创业的基础,必须积极招引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年轻人参与到小昆发展中来;争取资金资源,小昆基础设施条件差,建设需要大量投入,要借力借势“西白忘忧”区块建设,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资源,为小昆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抓好基础建设。在拓宽老路的基础上,同步规划建设了5条村间道路,编织整个“西白忘忧”乡村旅游大环线,村与村之间能实现15分钟内互连互通,大大提高了进山、环山的交通效率;房屋流转,为了给小昆腾出发展空间,在缺乏上级明确文件和意见的情况下,我们对农房流转因地制宜制定了四种流转方式:1.有偿退出宅基地;2.小面积安置(60平方,2层,村里统一代建,严格管控风貌);3.新批宅基地,统一设计;4.长期租赁(15年以上)。通过镇村党员干部两个月的攻坚,将村内45处闲置房屋流转进村集体,其中集中连片流转20幢,拆除空倒房、破倒房22处,流转土地33亩,迁移坟墓40穴;项目推进,小昆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项目多、时间紧,还要克服高海拔、道路不通、地质地形复杂等困难,历时一年多的全力攻坚后,我们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昆仑之家)、停车场,完成了水星宿集区18栋房屋的改造,16户安置房的建设,拓宽了太寺线-小昆、葛英-小昆两条道路,完成了污水、自来水、强弱电建设,打造节点40余处。
三是招引文旅业态。招引专业运营团队,在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文旅业态招引,与杭州一家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成立星宿山野运营公司,对小昆实行整村运营,创立“星宿·小昆”IP,打造多元化文旅业态。吸纳运营负责人徐骆薇成为小昆村党总支副书记,共议村事、共谋发展,充分发挥党建在各领域的引领作用;运作催生新兴业态,通过积极运作,见素餐厅、越隐民宿、抱朴咖啡、星球部落营地、星晴传舍茶饮、共富集市、3栋高端民宿已经开业,承办了高层次人才毅行、AR寻宝大赛、小昆阿婆美食节、民谣弹唱会等活动,总引流达30万余人次。利用新媒体进行广泛宣推,开展短视频大赛,利用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渠道推介小昆村,开展网络直播30余场次,拍摄并发布短视频100余条,各类渠道累计浏览量超1000万;传统产业焕发崭新活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是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根本目的。香榧、茶叶、萝卜等作为小昆的传统农产品,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提升传统产业的影响力和附加值,成立了“小昆阿婆”村域品牌,对农产品进行包装升级,并通过网络直播、共富工坊等形式不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村民增收。
通过一系列措施,小昆村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小昆通过房屋、土地流转,向民宿、咖啡店等投资主体出租房屋,大大增加村集体资产。为强化造血功能,村集体还与运营公司成立强村公司,以集体房屋、土地入股,按照“组织共建、决策共商、资源共筹、优势共扬、村企共股、成果共享”的“六共”原则,按比例分红。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近百万元。
二是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利用文旅活动带来的人流,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开办农家乐,卖农产品。2023年,小昆农产品销量与溢价明显,萝卜收入从15万元增长到50万元、茶叶收入从200万元增长到400万元、香榧收入从300万元增长到500万元。充分发挥“小昆阿婆”美食共富IP的引领作用,免费为从事餐饮、民宿等服务型产业的村民开展技能培训。2023年以来,开展“嵊州小吃”美食制作、民宿服务、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12场,累计培训500余人次。村集体还与运营单位、经营主体签订共富协议,积极搭建岗位供需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厨师、保洁等岗位,解决了农闲时段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三是组团实现片区共富。随着小昆的火爆出圈,长乐和石璜、谷来三镇开展“西白忘忧”片区(六村)党建联建,化“单兵作战”为“组团发展”,走出了一条以“片区致富链”撬动“全域共富链”的发展之路。打破部门、地域壁垒,参与“西白忘忧”片区联合党委建设,由组织部副部长任书记,3个乡镇党群副书记轮值担任副书记,8个部门、国企分管领导及片区各村党组织书记为班子成员,建立“一月一议、急事急议”议事协商机制,实现重大规划共谋、重大事项共议、重大活动共商,协同开展项目合作26个。再是按照产业互补原则,建设重点村的同时,全面布局西白山未来乡村山区共富先行区,各村以抱团入股的方式参与建设,引进知名民宿入驻大昆、太白、山口等村,实现村村有业态,串点成线形成了同频共振产业带,联建村庄共同推出了观星露营、天文科普、香榧认养、自行车大赛、一日农夫研学游等活动,实现片区内其余9个行政村年均增收70万元。最后是“村校合作”,小昆村与杭科院艺术设计学院进行党建联建,艺术乡建、服务群众、社会实践,进一步扩大乡村振兴外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