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三个坚持”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4-09-30 09:18:47

信息来源:嵊州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近年来,嵊州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工作部署,迭代升级“千万工程”,聚焦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优势产业集聚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乡村社会善治度,着力打造具有嵊州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乡镇9个、特色精品村32个,省级未来乡村8个、绍兴市级未来乡村10个,和美乡村风景线4条,其中“西白忘忧”示范带上榜省第三批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

一是坚持挖掘“新内涵”,塑造和美乡村特色风韵。突出村庄特色,对历史文化、特色产业、资源禀赋等进行提炼打造,涌现了如“民情雅璜”“越剧东王”“翰墨华堂”“宋韵贵门”“星宿小昆”等一批具有高度嵊州辨识度的村庄,成为和美乡村建设典范。做强特色产业,围绕茶叶、香榧、桃形李等特色产业,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开辟新赛道,引育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绿色生产,社会化服务,品牌化销售,推进农产品从原来的“披头散发”找市场到目前“梳妆打妆”进市场,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乡村新业态,做深“农业+”“农村+”文章,加快推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农业休闲观光、文化创意等乡村新业态,加速推进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经济。如家园村村实施“稻梦家园”项目,吸引游客,带动黄桃、大米、菜籽油等农副产品销售,实现村集体经济农民双增收。

二是坚持整合“好资源”,强化和美乡村资金保障。统筹建设资金 通过争取各级资金支持,项目化融资,吸收社会投资等方式,多方筹集和美乡村各项资金,近年来,共计统筹各类资金近5个亿,用于未来乡村、和美乡村、美丽示范带建设及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挖掘闲置资源,通过村级闲置农房盘活流转,发展高端民宿、乡村电商直播基地、农产品深加工,让农村沉睡的“空心屋”变成农民期盼的“黄金屋”。如小昆村通过20多幢农房的流转,发展民宿,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三是发展集体经济。

三是坚持提升“软硬件”,夯实和美乡村幸福底色。深化环境革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将村庄整治与绿色生态家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先手棋,全面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实施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不断擦亮生态底色。推进服务设施提升,持续优化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养老等公共服务,通过建设道路、景观、乡村新基建等项目,提升硬实力,优质水源供水率达99.7%,城乡同质化供水覆盖率达95%以上,主要道路及公共场所道路硬化率、路灯安装率、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共体覆盖率均达100%,规范化村卫生室覆盖率达87.2%。加强新型农民培育,深入开展千名农创客培育工程,做好高素质农民、农村领军人才等培育工作,同时打好“亲缘牌”“地缘牌”,畅通科技、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流上山下乡通道。全市累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4.49万人,高素质农民2652人,农创客1076人,绍兴市领军人才17人。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