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交流:宁波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图更新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宁波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全面推进成果编制工作,为统筹全市各县1:5万二普土壤类型图,完成图斑偏移纠正、类型错漏校核、县级交界处接边处理,近一个月来,宁波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编制技术支撑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地理与遥感团队在宁波全市范围内开展土壤图野外校核工作。
为全面提升野外校核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土壤地理与遥感团队通过梳理宁波市及下辖各区、县(市)二普土壤图的变化图斑、错误图斑、信息错漏图斑及偏移图斑,重点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农田建设措施、沿海滩涂扩张及土壤自然演化等因素对土壤类型及分布的影响,运用遥感技术提取土壤类型可能改变的地块,形成全市土壤类型可能变化图斑的分布图,并针对其在室内难以判定的情况进行野外布点校核。
以“核变、核错、核漏、核偏”为校核原则,兼顾宁波市土壤剖面样点相关土种图斑的边界校核工作,优化布设野外校核路线30条,涉及野外校点位1000余个,其中核变点位722个,核错点位124个、核漏点位97个,核偏点位58个,实现了对全市及下辖各区(县、市)内1:5万土壤类型图可能变化图斑区域的全覆盖。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地理与遥感团队按照《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类型图编制技术规范》有关要求,改进设计土壤图野外校核信息表,开发相关野外校核软件,实现了对各校核点位所属图斑、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土壤类型变化情况、现场土钻样品照、景观照及无人机航拍照等文字和图片信息的实时填写和上传保存,有效确保全市土壤图校核过程科学、规范,校核结果可用、可信。
下一步,市土壤普查办将以土壤类型图更新工作为基础,加速推进全市三普成果汇交汇总,全力支持技术单位更新并形成全市县级1:5万三普土壤图及市级1:10万三普土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