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以“千万工程”为笔描绘缩小“三大差距”共富图
4月9日上午,舟山市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舟山市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行动计划》实施细则。
《行动计划》围绕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聚焦实施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扩中提低”、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改革,力争到202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50以内;到203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和美乡村基本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
今年起,我市将从推进优化空间布局、提能特色产业、提质基础设施、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百里海乡画廊”、农民进城青年入乡、促进就业增收等7方面入手,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持续增强内生发展活力。我市将聚焦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关键板块,每年谋划、推进、储备重点项目,并分类有序推进以“生活圈”“服务圈”“商业圈”提升为重点的城市有机更新。
未来,我市将以“一镇一方案”分类发展镇街经济,分类培育一批工业、商贸、文旅、渔农业特色镇街。因地制宜打造“专业镇街”和特色产业集群,如重点推进金塘、六横等工业主导型镇(街)加快塑造工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进东港、衢山等商贸强镇(街)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推进朱家尖、枸杞等文旅名镇(街)全面提升文旅产业综合实力;推进双桥、岱东等渔农业大镇(街)发展渔农产业集群。
锚定乡村发展,积极组团培育乡村振兴“联合体”。我市将持续建强重点村,推行强村带弱村、多村联合发展模式,实施大黄杨尖村、大新建村等片区组团发展,打造一批产业优、风貌好、互补性强的“联合体”;有序整合一批小村、弱村、空心村,“一村一策”拓展渔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我市计划3年培育20个左右片区组团,辐射带动100个以上行政村联动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同时,加快建设海乡画廊和美乡村,优化村庄环境,完善规划,管控农房风貌。建成“共富带”“精品路”各10条,省级未来乡村50个,完成农房改造2800栋、管线序化村30个、村道提升村140个,建设花园村庄20个。
聚焦提能特色产业,我市将不断壮大县域产业平台,发展渔业新质生产力。加快深远海养殖技术创新应用,提升深远海养殖规模与设施装备水平,大力发展大型管桩式围栏养殖与桁架类网箱养殖,重点建设投产游弋式通海型养殖工船、渔旅融合式大黄鱼围栏野化养殖等项目,全面打造现代化海上牧场。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完善以“一条鱼”为核心的“1+5+X”乡村“土特产”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加强产值十亿元、百亿元以上的“土特产”全产业链培育,力争“一条鱼”全产业链产值规模突破1400亿元。今年已梳理年度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08个,总投资达703亿元,年度投资157亿元。
此外,我市还将聚焦基础设施提质,全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市区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置体系;构建本岛污水处理一体化机制,探索推进污水分类分质协同处理,形成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的污水处理体系;推进城市供水供气向农村延伸;建好“四好农村路”2.0版本,新改建农村公路100公里,养护大中修农村公路500公里,新增及提升改造客渡运船舶45艘,新建、提升改造一批陆岛交通码头及场站;全市域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推动各县(区)实现岛际物流无人机航线常态化运行。
今年,我市将重点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稳步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5%,县城人口占比达到78%;“一镇一策”发展镇街经济,分类出台工业、商贸、文旅、渔农业对应的支持举措,探索强镇带弱乡、岛岛联合等抱团发展机制;启动建设重点村片区组团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