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系统设计盘活场景持续创新渔农村“两闲”资源开发路径
近年来,舟山市立足海岛特色,以闲置农房和土地资源为突破口,通过政策筑基、数字赋能、主体聚力、产业融合等方式,探索出渔农村“两闲”资源开发新路径,为全省全国农村两闲资源盘活提供实践范本。
一是多层次赋能,打造标志成果。坚持政策筑基、示范引领、数字赋能,确保渔农村“两闲”资源盘得出。出台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宅基地“三权分置” 改革及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和海岛民宿合规指引、信用贷款等配套政策,系统构建盘活利用政策体系。通过政策集成与模式创新,打造出嵊泗花鸟、定海新建等16个盘活利用示范区,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全市闲置农房盘活经验入选全省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优秀案例,花鸟岛经验在全省深化“千万工程”现场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并获中农办刊物刊登推广,新建村“净零碳”乡村建设经验、马岙村保护性开发模式获省领导批示肯定。注重数字赋能,完善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数据库,搭建“海岛e间房”数字化平台,集成农房信息、投资对接、证照办理等多种功能,推进农房全生命周期管理。目前,平台注册用户超1.1万人,累计发布农房信息8507套,盘活2700余宗。
二是多主体聚力,激发创新动能。注重引资本活水、聚发展能人,确保渔农村“两闲”资源用得好。经多年实践,形成“国资+集体+农户”“社会资本+集体+农户”“农创客+农户”等多元开发投资模式,五年来推动村集体和渔农民财产性收入累计增收4.7亿余元,直接带动就业1.2万人。以国资驱动存量焕新,普陀黄杨尖村国资集体农户按比入股成立乡村振兴公司,投资710万元盘活15套闲置农房打造样板,带动展茅全域8村建成“大黄杨尖”共富片区,落户业态60余家,吸收农创客200余名,2024年片区集体经营性收入达779.8万元,带动乡村运营年收入超1500万元;借资本聚合引擎激活乡土IP,定海新螺头村吸引社会资本4000万元,孵化“三美工坊”“非岛民宿”等消费场景,2024年集体经营性收入首破1000万元;由农创客牵引推动共富网络加速成型,570余名从事农房盘活的“新农人”联动2100余户农户,创造年均产值逾9400万元,催生“家外家”“山乘小墅”等一批网红民宿品牌。
三是多维度驱动,推进深度融合。联动“小岛你好”共富行动、百里海乡画廊、和美乡村建设等载体,健全“乡村越美丽,农房有活力”双向促进机制,确保渔农村“两闲”资源兴得起。做深“农房+”产业,延伸文旅、康养、研学等业态链,打造出一批全域联动一体推进的农房盘活样板村镇。如普陀白沙岛以艺术介入激活业态,以“农房+旅居养老”为核心,收储230套农房,引资引智打造白沙岛柴山国际艺术岛项目,构建“创作-展示-消费”旅居生态链;岱山双合村“联村抱团”盘活农房32套,围绕“石文化”和“爱情”两个主题,打造双合月光经济,实现文化遗产向经济增量的创造性转化,渔农民年人均增收4万元以上;嵊泗枸杞乡融合“农房+海上牧场”,打造集贻贝采摘、网箱垂钓、主题研学为一体的观光休闲海上平台,丰富餐饮、海钓、文创等多种业态,创造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截至今年3月,全市累计有效盘活闲置农房5840套,带动开发闲置土地7600余亩,培育渔农家乐1488家,年营收达30余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