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依托“绿水青山”生态底色建设“金山银山”和美乡村

2025-04-03 09:43:04

信息来源:嵊州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近年来,嵊州市深耕“千万工程”,围绕“富乐”新图景,打造“西白忘忧”“鹿门访友”“卮山仙踪”“金庭问道”4条和美乡村示范带和“越剧源”“小吃经”“书圣风”等10个片区共富组团,将优美的自然环境转化为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依托“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建设“金山银山”的和美乡村,形成具有辨识度的美丽乡村嵊州共富样板。嵊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迭代升级“千万工程”,积极探寻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实践“密码”,通过党建联建、资源互动、产业互促、项目共推实现片区组团集群发展,达到以节点带动片区,片区撬动全域,先行带动共富的目标。

一是绘好一张图。按照空间结构、产业优势、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实际情况,编制《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23-2027年)》,围绕“西白忘忧”“鹿门访友”“卮山仙踪”“金庭问道”四条美丽乡村风景线进行谋划布局,着力形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建设格局。聚焦水、电、路等全要素,投资3亿多元,贯通“西白云路”“舜皇茶道”等交通环线,补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有机串连片区自然景观、人文遗存、高档宿集、特色基地等。目前共创建省级未来乡村14个、绍兴市级未来乡村16个,和美乡村示范带4条。“西白忘忧”示范带创成省第三批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带,“鹿门访友·越剧寻根”美丽示范带入选第五批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带。

二是建好一批村。立足本土文化放大地域优势,充分挖掘越剧文化、书圣文化、小吃文化等特色文化,打造“星宿小昆”“民情雅璜”“越剧东王”等一批极具辨识度的村庄。依托本地产业优势,培育桃形李、香榧等一批具有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分片区建立粮食、香榧、桃形李等产业农事服务中心,社会化服务助农降本增效。同时根据片区特色形成不同组团,打造“田园梦”、“越剧源”、“长桥粮”等10个片区共富组团。如“太白峰”组团携手13个村打造乡村产业园、星空茶馆、露营基地等新业态,每年带来集体经济收益超100万元。

三是致富一方民。深入实施闲置农房激活计划,集中连片流转闲置农房,引进星宿山野、山中来信、吾乡文旅等品牌民宿入驻,推动传统乡村旅游向品牌化、差异化方向发展。推动项目联营,坚持以“片区致富链”撬动“全域共富链”,如浦口街道8个村共同打造“土心∙月亮湾”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引进“欢喜奉桃”等专业运营团队,打破农产品镇村边界,带动农产品由传统粗放经管向规模化定制、品牌化营销转型。截至目前,“西白忘忧”片区已吸引人流超60万人次,网上流量超5000万人次,带动片区农产品销售总额超3000万元,农村人居可支配收入增长近50%。

嵊州市通过下好“先手棋”,以省级未来乡村、和美乡村、美丽乡村示范带为主要创建载体,推动嵊州美丽乡村从盆景向风景、一处美向全域美转变。同时,对每个和美乡村创建村进行科学规划,突出历史传承、自然禀赋、文化积淀以及产业特色等要素,推动生态资源高效转化。注重挖掘“新内涵”,坚持以文化为根、农业为基、村民为本,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探索多元化发展道路,为和美乡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提供持续动力。做深“农业+”“农村+”文章,加快推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农业休闲观光等乡村新业态,加速推进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经济。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