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构建共富矩阵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板

2025-05-12 14:06:52

信息来源:嘉兴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我市创新构建以“共富大棚、共富工坊、共富码头”为核心的“三位一体”乡村共富矩阵,探索出一条资源整合、产业联动、价值倍增、利益共享的“多方共赢”新路径。2024年,全市行政村经营性收入村均达到365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1.53:1,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共富样板。

一、共富大棚:打造现代农业“智慧引擎”。创新“政府补助+集体出资+农企托管+产品统销”的合作机制,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低收入农户增收、现代农业转型、三产融合发展齐头并进。一是提供“政策+资源+资金”全方位要素保障。出台《支持“共富大棚(田园)”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配套政策清单,市财政给予投资额25%补助,镇街道不低于10%配套补助。强化用地保障,积极争取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用地。创新金融服务,专题设计低利率的贷款产品,并同步推动贷款贴息政策有效落地。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共富大棚”1734亩,总投资约1.26亿元,带动村集体增收约1000万元,吸纳农民就业120余人,人均年增收约4.2万元。二是打造“新品种+新技术+新人才”全领域合作模式。以“传统优势品种+国内外优质新品种”为核心,培育筛选优良品种。采用土培、沙培、水培、气雾培四大清洁化种植方式,在全过程环节运用智能物联、环境控制、新型农机等智能化农机装备,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精细化管理。通过“育、引、用、留”等多种有效途径培育农村技能型人才,打造农村新质生产力。三是构建“合作+建设+运营”全链条增收机制。构建政府、技术服务方、村集体、销售方、金融机构等多方协作、资源整合的合作模式,支持“统一标准、自行建设”以及“统招通建、分年实施”两种建设模式,全市探索形成全链条运营服务、标准化生产管理、阶梯式利益分成的运营模式。

二、共富工坊:延伸新型产业“增值链条”。积极发挥党组织优势,综合集成各方政策、资源、力量,以“小工坊”汇聚共富“大作为”。一是坚持党建引领,顶层设计稳步推进。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和6大类工坊准入标准,项目化清单式推进实施。深化党建联建机制,集成涉农涉企部门政策资源,汇集“共富工坊”政策“一本通”,从项目引进、资金扶持、吸纳就业、岗位培训等各个环节为工坊建设提供便利条件,以促进技能劳动型增收为重点推进工坊技能体系建设,已开展专题培训班8期。二是坚持产业赋能,链接资源拓展业态。注重发挥我市在服装箱包、特色农产品等产业优势,以企带坊、以链强坊,建成可关联本地特色产业的工坊达62.7%。推动专技人员、网红主播等进驻工坊,通过引进技术、升级工艺等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金平湖·乐工坊”公共品牌,目前已有16种产品纳入“金平湖”品牌授权体系,在定价、销售、运输、质保等方面提供保障。三是坚持长效运营,多管齐下强化保障。依托“共富中心”平台建立“工坊365”供需交互板块,动态呈现企业业务订单发布、工坊接单等场景,有效促进全市范围内供需精准匹配、资源有效对接,目前2.0版已在“浙里办”上线。同时,将工坊纳入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立问题销号管理机制,目前全市“共富工坊”实现“除险保安”执行全覆盖、月度消防检查全覆盖。

三、共富码头:扩宽全民增收“致富渠道”。以股份合作为纽带,探索“集体+”新型合作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国资主导、集体带动、农户自愿的原则,充分盘活内河码头稀缺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赢。一是精确布局,码头项目有前景。充分考虑作为浙北海河联运主要枢纽的突出优势及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现实情况,编制《平湖市内河公用码头布点专项规划(2020-2035)》,规划布点市级大型及各镇街道内河公用码头11个。选址具备建设周期短、投资收益率较高、风险可控可防等优点,投资前景较为广阔。二是精准统筹,抱团模式再创新。项目建设主体由镇街道按“混合所有,产权清晰”原则确定,采用“国资+集体+农户”形式,重点安排经济相对薄弱村参与,并带动有意愿的(低收入)农户入股。项目收益按持股比例照实分配,并在集体内部探索集体少得、农户多得的再分配机制。截至目前,已建成共富码头3个,总投资约1.3亿元,2024年共带动农户分红约80万元,村集体增收约420万元。三是精细管理,项目运营更高效。项目建成后,全部通过市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拍租,项目运营交由第三方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减轻村级管理压力。建立村民全程监督机制,成立众筹资金管理监督小组、项目施工监督小组,全程参与项目方案制定、参股农户确定、建设招投标、经营权招投标等,并定期向村民监督代表团通报进展情况,防范经营风险,防范经营风险。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