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聚焦“人工智能+关键领域” 擘画农业产业发展新图景

2025-07-01 10:31:09

信息来源:海宁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近年来,海宁市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聚焦农业产业要素保障、产业设施优化、农产品价值提升三大关键领域,推进农业生产各环节向智慧化转型,持续绘就“人工智能+关键领域”新图景。目前全市已创建省级农业数字化工厂6家,培育农业数字化示范基地26个,引进亿元以上智慧农业项目2个。人工智能赋能农业的实践多次得到央视报道肯定。

一、“人工智能+要素保障”,突破产业瓶颈制约。

一是AI赋能绿色农田,激活耕地资源。建设周王庙镇长春村、海昌街道横山社区等绿色农田示范项目。配备AI农情视频站、智能病虫害监测系统、墒情监测预警系统等设备,实现“数字农田”智慧管控。二是AI赋能种苗培育,提升核心竞争。海宁市鸿海养殖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合作推进红螯螯虾良种繁育数字化升级,通过24小时数字化环境智能控制,使虾苗孵化率提升50%,今年公司红螯螯虾虾苗繁育能力已达6000万尾,占全国车间化精培苗80%以上,并创下了单虾抱卵量920颗的“浙江之最”纪录。三是AI赋能农产植保,优化服务体系。推广搭载超高清摄像头、超精准喷洒、超长续航的新型无人机植保技术,农药喷洒效率提升超十倍,在全市组建13支无人机植保队,由农业农村部门统一调度,实现高效精准服务。

二、“人工智能+设施优化”,抓实生产关键节点。

一是人工智能助力生产提效。马桥万亩方未来农场部署“智能虫情测报仪”等智能设备50余台套,结合DeepSeek系统深度优化水肥管理,使AI成为农业的新生产力。二是人工智能助推产业提质。浙江群大畜牧养殖蛋业分公司配备三大智能系统,实现喂料、温控、分拣全自动化,公司鲜鸡蛋产品去年首销香港,成为农产品跨境贸易范例。浙江华实食用菌工厂化项目建设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将金针菇生长周期缩至50天,建成全年不间断的“数字食用菌工厂”。三是人工智能助跑设施提档。黄湾光禾智谷农业科技园引入荷兰无土栽培技术,全自动化玻璃温室配备LED补光和AI智能清洗机器人以保障光照;周王庙博儒桥村建成数字化现代农业综合体,树立智慧农业标杆。

三、“人工智能+价值提升”,打造农产品增值体系。

一是开通产品销售“数字新快车”。培育塔莎园艺、三只懒蚂蚁、爱种花的王大爷等头部电商花卉企业,通过网络直播,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其中三只懒蚂蚁打造网红IP“有寻植物”,全网粉丝80多万,年产值超2000万元。黄湾镇“黄湾潮货”品牌在2024杨梅季与邮政合作,4小时直播销售杨梅1460斤。二是培育农民直播“数字新农人”。结合“云上助农”机制,为农民开展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110余次。“塔莎园艺”新媒体账号全网粉丝破1000万,联合桃园村开展农业电商主播培训,累计孵化“农民主播”群体400余人。三是擦亮农产品“数字新名片”。加快“海昌蜜梨”区域地理标志“土特产”数字名片建设,以“浙农码”赋能“土特产”实现“海昌蜜梨”品质提升、品牌提能。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