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激活“蓝海资源”带动城乡共富

2025-07-24 09:50:21

信息来源:普陀区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普陀区立足海岛、海湾、海岸资源禀赋,全力建强海洋智造和山海文旅发展轴,深化城乡融合、产业提升、服务提质,走出具有“海岛韵味”的共富路径。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2%,增速全省第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556元、同比增长5%,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至1.41。

一、重塑海韵禅乡空间,描绘城乡融合“新画卷”

坚持“城镇乡协同、产城人融合”发展主线,构建海洋智造和山海文旅两大发展轴,串联1个镇7个重点村片区,形成“一核聚力、双轴并行、产业协同、多点带动”格局。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重构发展空间为抓手,提升县域承载能力,提档升级重大市政、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今年实施发展轴重点项目97个,计划投资159.4亿元,已完成投资89.9亿元。

聚力打造“诗画普陀和美乡村”,加快海上共富示范带、陆上特色精品村建设,打破村域土地、政策等资源要素壁垒,推动片区组团共同发展。大黄杨尖乡创共富联合体通过深化乡村运营、引入智库团队,实现4000亩良田跨村连片经营,56个创业生态统一运维,抱团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增速均超20%。

二、激活优势产业引擎,打造蓝色经济“新高地”

聚焦海洋智造发展轴,抓好片区企业产业共建、集群发展,建强高端船舶研发、建造、交易与服务全产业链,打造国内最大、全球领先的船舶海工基地。1-5月,完成船舶修造技改投资4.6亿元,同比增长535.6%。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营收规模占全省25.6%。

完善以“一条鱼”为核心的乡村“土特产”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围绕水产品上下游产业,积极布局冷链物流、预制菜、深远海养殖等领域,培育“普陀大黄鱼”等国家级、省级水产名牌产品40余个,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以来,“一条鱼”全产业链产值规模280亿元。

实施海洋文旅提质扩容行动,打造可“观星、揽月、望海”的海岛风情海岸带,创建“十里渔港”文旅品牌,以山海水廊融旅体项目为中心,串联山海绿道水系网络,构建海洋文旅新地标。1-5月,接待游客644.7万人次,同比增长18.8%,实现限上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12.9亿元。

三、优化民生服务供给,书写幸福共享“新篇章”

迭代升级“没有围墙的创业园”,搭建“岛有坊、船有站、城有店”的“山海普汇”全域共富工坊矩阵,激活海岛乡村振兴新动能。2024年以来,建成乡创基地4个、共富工坊94家,引入农文旅融合、直播电商等新兴业态70余家,带动高校毕业生1350名入乡创业就业,乡创基地所在村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35%以上。

全力打造“群岛通·普陀”特色客货邮服务品牌,创新低空物流海岛配送模式,探索“陆港+海港+空港”多式联运体系,形成岛岛覆盖、村村有点的海岛快递物流网络体系。2024年以来,带动渔农产品年均出村30万件,销售额1800万元;全国率先实现无人机夜航海岛物流配送、首单油检样品送检。今年入选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国家级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建立医疗公共服务资源跨岛调配机制,深化“共富方舟·健康守护”行动,甄选医疗服务边缘、薄弱区域,布设7个固定巡回诊疗点,实现偏远海岛群众“就医不出岛”。今年以来,开展巡回诊疗服务668场次,惠及群众近万人次,实现区级医院和基层站室双向转诊患者超千人次。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