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打造海岛智慧农业新高地赋能乡村共富新实践
近年来,我市以现代设施蔬菜、水产养殖等重点产业为抓手,全域推动渔农业生产端机械化、自动化、智慧化发展跨越。实现设施蔬菜面积三年倍增,落地植物工厂等新模式、新业态,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相关经验在全省智慧农业引领区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作交流分享。
一是加强高位统筹,以制度建设绘制产业“规划图”。我市于2023年,启动设施蔬菜发展三年行动、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提出迭代日光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1500亩,蔬菜生产自给率超过50%,全市水产养殖产量提升至33.5万吨,大型养殖平台、大型围栏养殖突破发展等一系列发展目标。通过成立领导小组、专班化运作,多级党委一把手亲抓落实,压实目标责任,逐步形成“先导区+示范基地+辐射基地”的设施蔬菜发展格局与“空间拓展、种业振兴、设施强渔、示范兴渔”四维共进的海水养殖发展路径。依托省农科院技术力量,我市全国首创制定了《海岛设施农业大棚(温室)团体标准》,统一基础工程、主体结构、抗风性能等标准参数,制度牵引规范海岛农业大棚建设,提升设施抗灾能力。
二是补齐短板弱项,以项目建设点燃发展“主引擎”。聚焦耕地资源短板,创新探索盐碱地、低效用地等资源综合利用模式,排摸出集中连片、交通水源适宜的潜力地块3000余亩。围绕技术力量短板,与浙江大学喻景权院士团队开展合作,联合就脱盐节水灌溉、土壤改良、智能化设施看护技术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聚焦资金支持短板,市政府安排1亿资金用于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出台农业“双强”、产业振兴等一揽子政策,实行对大棚蔬菜保险保费100%政府补贴。通过要素支撑,招引绿迹、新格林、四维等一批农业科技龙头企业落地,签约基地建设、科研攻关、产销合作等项目16个。加快岱山火箭盐场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嵊泗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申报,先后吸引20家规模农业、链主企业入驻。涌现出一批如嵊泗杰力惠离岛蔬菜工厂、桃花岛高端生态围网大黄鱼野化养殖等海岛特色足的标杆项目。
三是坚持数字赋能,以能力建设筑牢升级“硬支撑”。依托乡村大脑,构建“三农”数据库。聚焦“服务、保障、决策、管理、调度、指挥”等功能,归集全市1.6万亩规模蔬菜生产基地矢量数据,打造“海岛蔬菜生产保供e服务”,搭建保障性蔬菜基地生产信息常态化采集模式;嵊泗“海上养殖未来牧场”应用卫星遥感等物联网技术,实现贻贝产业养殖环节超面积违规养殖等事项预警;深化“浙农码”赋能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农业生产领域“码上”标识、溯源、预警等功能作用。围绕海岛现代“新农人”培育,深入开展定海区乡村人才振兴“四链”融合发展集聚区、普陀区乡村人才振兴县试点、“浙农英才”工作站等项目建设,支持智能农机应用、商务电子运营等紧缺人才引育用留工作,为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