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16家国外媒体机构采访浙江渔老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025-08-11 15:00:14

信息来源:产业信息处(渔业发展处)、龙游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联合12个国家的16家媒体机构来到浙江省龙游县的浙江渔老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采访活动,深入了解新时代新农人和渔业绿色发展的故事。

在这片位于龙游县湖镇镇地圩村的溪流性鱼类繁养共富创业基地,大大小小圆桶整齐排列,桶内循环水流不断,数以万计的溪流鱼畅游其中。

浙江渔老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于2023年建设溪鱼繁养共富基地项目,占地总面积309亩。现已建成循环水养殖试验车间2460平方米、循环水养殖设备单元5套;高标准养殖车间6336平方米、循环水养殖设备单元10套;在建溪鱼数字化繁育车间9500平方米;水产新品种(系)实验车间720平方米。

基地建成的工厂化循环水系统主要由养殖池和水处理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循环水水处理系统包括:微滤机、生物滤池、紫外杀菌装置、气液混合装置、CO2脱气装置、循环水泵、空气能热泵、增氧装置、臭氧发生器等。通过提升设施装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劳动生产率提高50%以上,亩均产量提升10倍以上,投入品使用率降低90%以上。

各国媒体记者步入其中,深入了解养殖基地的各项技术及鱼苗运输管理方式。和传统鱼塘养殖方式不同的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可以摆脱“靠天吃饭”的限制。 养殖户可随时在手机上完成智能化检测,养殖池内还设置了生化舱水处理设备,负责杀菌和消毒,循环利用水资源。媒体记者们不禁为如此先进的养殖模式点赞。

“这太有意思了,尤其是用如此现代的技术开展研究,能让鱼类在稳定环境中健康生长。”来自保加利亚《Novinata.bg》媒体的Zhaklin Zlatkova Zlatanova在了解到一个个养殖桶的作用后感慨,学到了许多新知识。

近年来,浙江渔老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水产养殖之路。如今的“渔老大”不仅是溪流性鱼类繁养共富创业基地,还创建了浙江省首批“浙农英才”工作站,成为渔业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此次担任讲解的两位海外留学生分别来自刚果(布)和卢旺达,二人同为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正在“渔老大”渔业公司学习水产养殖技术。冰岛《商报》记者Helgi Steinar Gunnlaugsson也曾是中国留学生,见到高丹和奥雷斯特时他倍感亲切与感动,“我觉得这非常好,他们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做法,能获取新知识并带回自己的国家。”

2025年,浙江渔老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利用闲置房前屋后,做好农户庭院经济文章,以“庭院经济”促进共同富裕,以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产业集聚。并与13个村集体结成共富一体联盟,带动村集体增收100多万元,另带动50位低收入农户增收28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15位,吸纳联合培养15位研究生。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与农户双增收,每户农民增收约1万元(7200元场地租金+3000元二次分红),10户可带动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约8万元,真正将农家院落转化为“财富之源”,让“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成为现实。

“通过今天的活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发展,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现代渔业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上的成果”浙江渔老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翁旭东面带微笑地表示。

  打印

  关闭